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馆娃宫畔响廊前,依托吴王养翠烟。
剑去国亡台殿毁,却随红树噪秋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哀伤的意境。开头两句“馆娃宫畔响廊前,依托吴王养翠烟”勾勒出一个废弃的宫殿之景,馆娃宫可能是指古代某个王朝的宫殿,而“养翠烟”则隐喻着过去的繁华如同轻薄的云烟般消散。第三句“剑去国亡台殿毁”直接点出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沦丧,剑的失去象征着权力的断送,而国度的倾覆则导致了宏伟建筑的倒塌。末尾两句“却随红树噪秋蝉”则转向自然景物,其中“红树”可能指的是秋天枫叶变红的景致,“噪秋蝉”则形容蝉鸣声,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时间流逝与生命消亡的哀愁。
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历史的荣辱与自然界的更迭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繁华不再、国家兴衰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意象也颇具画面感,读者仿佛能见到那被时间遗忘的宫殿废墟,以及在秋风中吱吱作响的蝉鸣声,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与季节变迁感的诗意空间。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秾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
多谢将军绕营种,翠中闲卓战旗红。
高僧爱惜遮江寺,游子伤残露野桥。
争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
海澄空碧正团圆,吟想玄宗此夜寒。
玉兔有情应记得,西边不见旧长安。
洁白虽堪爱,腥膻不那何。
到头从所欲,还汝旧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