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呈太守

精祷能令天意回,猖狂旱魃敢为灾。

龙眠熟处雷呼觉,蚁战酣时雨趁来。

耕父荷锄歌召杜,腐儒秉笔愧邹枚。

太平知有三登象,从此官租不费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虔诚的祈祷能感动上天,让肆虐的旱魃不敢再作灾害。
龙神沉睡的地方,雷声唤醒了他;蚂蚁群战正欢,雨水便随之而来。
农夫扛着锄头,歌声唤来了杜鹃;无能的书生握笔,深感愧对邹阳和枚乘的才情。
在太平盛世,我们知道会有丰年景象,从此不再需要催促缴纳赋税。

注释

精祷:虔诚的祈祷。
天意:上天的心意。
猖狂:肆虐。
旱魃:古代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雷呼觉:雷声唤醒。
蚁战酣时:蚂蚁群战正激烈的时候。
趁来:随之而来。
耕父:农夫。
荷锄:扛着锄头。
歌召:歌声召唤。
杜:杜鹃鸟。
腐儒:无能的书生。
愧:感到惭愧。
邹枚:指战国时期的文学家邹阳和枚乘。
太平:太平盛世。
三登象:丰收的景象。
官租:官府的赋税。
费催:不再需要催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喜雨呈太守》,表达了对及时雨的欣喜和对太守治理有方的赞扬。首句“精祷能令天意回”,写出了百姓虔诚祈祷的力量,暗示了太守的德政感动上天,带来了甘霖。次句“猖狂旱魃敢为灾”以神话中的旱魃比喻旱情,表明雨的到来结束了干旱的困扰。

第三句“龙眠熟处雷呼觉”,形象地描绘了雷声唤醒沉睡的龙,象征雨水从天而降,生动展现了雨的降临。第四句“蚁战酣时雨趁来”则通过蚂蚁忙碌时雨恰好到来,进一步强调了雨的适时。

第五句“耕父荷锄歌召杜”,描述农夫们扛着锄头欢快地歌唱,这是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太守的感激之情。第六句“腐儒秉笔愧邹枚”,诗人自谦为腐儒,却因太守的政绩而感到羞愧,暗含对太守才能的赞美。

最后两句“太平知有三登象,从此官租不费催”,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以及太守治理下百姓无需再担心官府催缴赋税的安宁生活。整首诗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及时雨的喜悦和对地方官员的敬意。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晴(其二)

洞中龙亦詟先声,韬敛云阴放日明。

久雨也知田父苦,十分端为使君晴。

但令渤海捐刀剑,不用天河洗甲兵。

昨夜铃斋诗欲就,鬼神闻已泣蒲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晴(其一)

黄堂通夕听檐声,去谒灵湫及未明。

画鹢破寒收宿霭,老龙擎日献新晴。

何须厌胜驱黄帽,况复精诚却卫兵。

尽道使君能抚字,归途争看古阳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暇日邀王天任诸公游南坡天任有诗因次韵(其四)

君家有西园,望我南山巅。

觞咏继曲水,花石希平泉。

长沟流砌下,远岫列楹前。

春风一披拂,百卉为渠妍。

迨兹夏日永,杖履宜盘旋。

梅黄已过雨,清润霁景鲜。

主人虽好事,欲往无由缘。

似闻三径深,日夜长苔钱。

行当载酒过,高情与君宣。

飞鸿渺天末,浴鹭来平川。

良辰恐易失,勿待月下弦。

前者坐中看,俱是桂堂仙。

酒豪倒金壶,诗健轻华笺。

琴弄朱弦古,棋枰寒玉圆。

君才尤中的,霜鹘无空拳。

谆复记幽会,舂容看大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暇日邀王天任诸公游南坡天任有诗因次韵(其一)

梅黄收宿雨,山绿呈层巅。

高轩荫修竹,朱槛俯流泉。

雅致轶天外,俗物无眼前。

笑人声利场,蛾眉竞争妍。

半生政坐拙,州县空回旋。

自视甘寂寞,何心慕华鲜。

南坡吾菟裘,杖履有厚缘。

暇日领佳客,颇办沽酒钱。

愧无丝与竹,后堂欠彭宣。

何以侑谈笑,赖有兹山川。

送鸿烦远目,落雁惊虚弦。

门径回俗驾,山泽非臞仙。

剧谈交玉麈,醉吟飞彩笺。

榴花媚红皱,李实荐翠圆。

相忘恣谐谑,小谨略跽拳。

兹游无可纪,须君赋长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