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医家孟宗良汉卿

医家者流多卢人,亦如许靖浪得名。

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

一丸足可杀一命,却道良医逢死病。

荆溪此辈端不稀,向来吾儿命如丝。

孟君谈笑能起死,吾儿更生一弹指。

我今挂帆上江西,君来送我别荆溪。

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慰相思。

它年荆溪说神医,非吾孟君更阿谁,仓公华佗何必奇。

形式: 古风

翻译

医生这一类人多是卢地人,也像许靖那样轻易获得名声。
他们有眼睛却从未真正理解过《内经》,有双手却未曾真正治愈过病人。
一颗药丸足以夺人性命,他们却声称自己是救死扶伤的良医。
荆溪这样的庸医并不罕见,我的孩子曾命悬一线。
孟君谈笑间就能起死回生,我的孩子在他的妙手之下重获新生,就像弹指之间。
如今我要乘船去江西,你来为我送别荆溪。
临别赠言只有短短七字诗,但愿这能深深安慰我们的思念。
将来荆溪若再谈论神医,除了孟君,还有谁能被提及?像仓公和华佗一样神奇的医术并非必需。

注释

医家:医生。
卢人:卢地人。
许靖:比喻轻易获得名声的人。
内经: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方兄:指医方或处方。
一丸:指药丸。
良医:优秀的医生。
荆溪:地名,可能指庸医。
孟君:尊称某位医术高明的人。
弹指:形容时间极短。
江西:中国省份名。
赠别:临别赠送。
神医:传说中医术高超的医生。
仓公:汉代名医淳于意。
华佗:东汉名医。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送医家孟宗良汉卿》。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医家孟宗良的医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表达了对其友情深厚的情感。

“医家者流多卢人,亦如许靖浪得名。” 这两句赞美孟宗良在医学上的造诣和声望,甚至与古代著名的医圣许靖相提并论,显示了诗人对其专业水平的高度认可。

“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孟宗良医术精湛而又仁心的手法,对待病人的态度给予肯定,认为他不仅懂得医学理论(内经),还能在实践中施以仁心。

“一丸足可杀一命,却道良医逢死病。” 这两句强调了医生的责任重大,一粒药都可能关乎性命,但优秀的医生能够面对危急病情,挽救生命。

“荆溪此辈端不稀,向来吾儿命如丝。” 这两句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他提到自己所处的地方(荆溪)有许多医者,但孟宗良这样的医生并不罕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的孩子生命脆弱的担忧。

“孟君谈笑能起死,吾儿更生一弹指。” 这两句赞美孟宗良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能够以谈笑间轻松治疗疾病,使得诗人的孩子也因为他的存在而多了一份安心。

“我今挂帆上江西,君来送我别荆溪。”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即将离开前往江西,而请求孟宗良前来为他送行告别。

“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慰相思。” 这两句则是对孟宗良的赠言,虽然只是一首简短的七言绝句,但却承载着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

最后,“它年荆溪说神医,非吾孟君更阿谁,仓公华佗何必奇。” 这几句是诗人对孟宗良未来的预言和期望,认为在未来,人们谈论到荆溪的神医时,除了孟宗良外,别无他人可比拟于古代著名的医圣华佗。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医学的尊重,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送张倅

山西劲气何曾歇,秦汉迄今几奇杰。

张公长身须鬓苍,斜飞不入鹓鹭行。

狂卒叫欢民震扰,不劳谈笑斯须了。

皇上方披舆地图,烦公赤手系单于。

捕逐虎豹公则老,坐运筹策公尚少。

形式: 古风

送李君亮大著出守眉州

老夫丐外自缘老,复闻建邺江山好。

不应夫子亦翩然,一柁江花更江草。

黄金宫阙三神山,蓬莱五云霄汉间。

仍将弱水三万里,隔断尘世无往还。

西州名胜李太史,岂徒国士天下士。

玉皇催入道山堂,知费台家几黄纸。

似闻郎罢对薰风,忽思锦江荔枝红。

人生奉亲行乐耳,金印斗大何关侬。

峨眉山月却入手,影落庭闱一杯酒。

蚤赋中和乐职宣布诗,会看夔龙集凤池。

形式: 古风

送李童子西归

江西李家童子郎,腹载五车干玉皇。

选德殿后春昼长,天子呼来傍御床。

口角诵书如布谷,眼光骨法俱冰玉。

紫绡轻衫发锦束,万人回头看不足。

莫言幼慧长不奇,杨文公与晏临淄。

老翁笞儿也太痴,欲鞭辕下追霜蹄。

六岁取官曲肱似,春风昼绣归吾里。

生子当如李童子,至如吾儿豚犬耳。

形式: 古风

送邹元升归安福

我昔见子卢溪南,炯如玉雪照晴岚。

子今访我南溪北,凛如騄骥成骨骼。

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

尖新句子入时样,故应破阵翰墨场。

春风春雨春山路,喜子能来愁子去。

故人一别二十年,且对青灯夜深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