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我性爱风竹,历耳如筦弦。

两日偶不闻,但见青摩烟。

半夜意展转,时闻雁翩翩。

未能叫云月,而我独不眠。

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连。

亦有鸥鹭栖,历历鸣更传。

为汝饮一杯,问汝以一言。

不居芦苇中,乃巢苍翠巅。

萧萧西风多,一等菰蒲寒。

远来有相伴,汝等岂不贤。

不觉点急急,难通意惓惓。

振翼忽飞去,江湖水连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雁》,是宋代诗人王质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感悟,以及对远方来客——雁群的深情关注。

首句“我性爱风竹,历耳如筦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仿佛风中的竹叶声在耳边如同美妙的乐音一般。接着,“两日偶不闻,但见青摩烟”则描述了诗人因连续两日未听到竹叶声,只能通过远处的青烟想象那片宁静的竹林景象。

“半夜意展转,时闻雁翩翩”写出了夜晚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波动,偶尔传来雁群飞翔的声音,让诗人更加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未能叫云月,而我独不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即使无法直接与云月对话,也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连”描绘了诗人深夜在空荡的殿堂中辗转反侧,秋山相连的景象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随后,“亦有鸥鹭栖,历历鸣更传”进一步丰富了画面,鸥鹭在空中盘旋,鸣叫声此起彼伏,增添了自然界的生动气息。

“为汝饮一杯,问汝以一言”体现了诗人对远方来客——雁群的关怀与好奇,希望与它们交流,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不居芦苇中,乃巢苍翠巅”则赞美了雁群选择在高耸的山巅筑巢的勇气与智慧。

最后,“萧萧西风多,一等菰蒲寒”描绘了秋风萧瑟,芦苇与蒲草在寒冷中摇曳的景象,为雁群的生活环境增添了几分凄美。接着,“远来有相伴,汝等岂不贤”表达了诗人对雁群不远万里前来陪伴的感激之情,认为它们是自然界中的贤者。

“不觉点急急,难通意惓惓”写出了诗人对雁群迁徙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的担忧,以及对它们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佩。“振翼忽飞去,江湖水连天”则以雁群振翅高飞,消失在天际的画面,象征着自然界的广阔与生命的无限可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荷柳松竹赠答(其一)仆赠荷

仆赠荷,吾友清阴多。为我生凉飙,寒辉相荡摩。

姑徐徐,勿急急,攲尔绿玉盘,倾尔白玉粒。

形式: 古风

荷柳松竹赠答(其二)荷逊柳

荷逊柳,短茁非脩茎。焉如子妙密,腾起敷层阴。

明月上,子勿障,主欲务遐观,清宇任昭旷。

形式: 古风

荷柳松竹赠答(其三)柳逊竹

柳逊竹,弱植短奇节。戛玉仍铿金,难攀子清绝。

主睡酣,毋惊醒,迟主江湖归,相与献清影。

形式: 古风

荷柳松竹赠答(其四)竹逊松

竹逊松,古气摩空缠。铁石作风骨,可以班主贤。

虚空中,走河海,主不好世音,子盍宏天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