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知客慈峰之乳窦瞻礼明觉塔

湖边问路入深云,十载心香一炷焚。

不见隐之真隐处,晓风凌露叶初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在湖边询问路径深入云雾中,十年来虔诚的心愿只有一柱香焚烧。
未能探寻到那位真正隐居之人所在,清晨的风中听到了露珠打在叶子上的声音。

注释

湖边:路边或湖畔。
深云:深远的云雾。
十载:十年。
心香:虔诚的心意或愿望。
一炷:一根。
焚:焚烧,这里指点燃香。
隐之:那位隐士。
真隐处:真正的隐居之地。
晓风:清晨的风。
凌露:穿透露水。
叶初闻:刚能听到叶子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禅寺的场景。首句“湖边问路入深云”,通过湖边寻路的细节,展现出环境的幽深与神秘,仿佛进入了一片远离尘世的仙境。接着,“十载心香一炷焚”,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此次拜访的期待,十年的积累此刻化为一缕心香,燃烧在心中。

“不见隐之真隐处”,暗示了寻找的目标——明觉塔所在之处,是隐秘而难以寻觅的,强调了修行者追求的超凡境界。最后一句“晓风凌露叶初闻”,以清晨的微风、晶莹的露珠和新叶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似乎在暗示塔的所在就在自然的微妙之中,只有用心倾听才能感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寻访之路表达对佛法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禅宗的意境和诗人内心的清净追求。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求猫子

堂上新生虎面狸,千金许我不应移。

家寒故是无偷鼠,要见翻身上树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沔禅人之雁荡

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

村草步头拦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灵山听猿斋祖首座号无传

龙猛因缘会北斋,轰轰南岳到荆溪。

宏纲若谓无人举,谁听孤猿月下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灵竺权衡之访婺守会双林

不将一字显今宗,随处溪山老眼中。

想见金华旧知己,未容明月照归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