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铎所作的《清明谒陵次杨学士维新韵(其一)》。诗中以清明时节拜谒陵墓为背景,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首联“四庙衣冠尚衮龙,英灵千载此攸钟”描绘了陵墓庄严的景象,衣冠华贵,衮龙袍服,英灵千载在此汇聚,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颔联“遗弓欲泣荆湖鼎,斩板殊深夏屋封”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先人遗物的哀悼与怀念。遗弓象征着先人的遗物,荆湖鼎和夏屋封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先人的功业。
颈联“汉寝自应传百代,秦泉何必锢三重”对比汉、秦两朝的陵寝制度,表达了对汉代陵寝制度的推崇,认为其应当流传百代,而秦朝的封闭措施则显得多余。
尾联“白头官监劳供奉,晨鼓初停又暮钟”描绘了守陵官员的辛劳与时间的流逝,晨鼓初响,暮钟已鸣,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守陵人的不懈坚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先人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