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师召邀同鸣治小饮集句奉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师友邀请聚会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束缚与个人自由的矛盾感受。
首联“青云器业我全疏,终日王门强曳裾”描绘了诗人虽有才华和抱负(青云器业),却因各种原因未能施展(全疏),只能在官场(王门)勉强维持身份(曳裾),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颔联“尺组挂身何用说,闲情入骨若为除”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将官职比作束缚自由的枷锁(尺组挂身),难以言说其苦楚;而内心的闲适与自由(闲情)却如同深入骨髓的疾病,难以摆脱。
颈联“高人屡解陈蕃榻,多病能忘太史书”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的高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在繁忙公务之余仍不忘读书学习的决心。陈蕃榻的故事象征着高洁的友情,太史书则代表了对学问的追求。
尾联“明日珂声出城去,登山临水复何如”展望未来,诗人想象着离开官场后的自由生活,期待能在自然山水间寻找心灵的慰藉。珂声,古代官员出行时马蹄声的拟声词,此处暗指官场生活即将结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