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山

谁谓江南好,苏门第一流。

泉声竹林夜,山色稻花秋。

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

何时卜归隐,明月载孤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韩准的《苏门山》诗,描绘了苏门山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谁谓江南好”,以反问开篇,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叹之情。接着,“苏门第一流”点明了苏门山在江南美景中的独特地位。

“泉声竹林夜,山色稻花秋。”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竹林中泉水潺潺的声音与秋天山色与稻花交织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通过“泉声”与“山色”的对比,以及“竹林夜”与“稻花秋”的季节性描述,展现了苏门山四季变换之美。

“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这两句转而描写人在山中游玩的情景。诗人触摸着山石上的题咏,回忆起曾经在这里垂钓的快乐时光。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人文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何时卜归隐,明月载孤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想象着在明月之夜,乘一叶孤舟归隐山林,过上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苏门山的美丽风光与诗人内心深处的隐逸情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

韩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虎丘和范文正公韵

绿芜迷四野,空翠拥千岩。

风过鹤鸣树,云归龙在潭。

雨花翻宝座,积石护僧庵。

此地如容我,移家住水南。

形式: 五言律诗

又次柳道传韵

高城落日下,树拥半山青。

野鸟啼还歇,溪云散复停。

微官犹是客,对此暂忘形。

为爱生公石,移尊上小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李徵君过荆溪访王司丞

何处寻狂客,故人王子猷。

花落庭前树,风吹溪上舟。

紫笋生春雨,绿蘋满芳洲。

心随酒船发,怅望不能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春晖楼以红药当阶翻分韵得红字

岸帻华池上,开樽芳径中。

玉瓶分锦水,纨扇度香风。

妆靓舞衣薄,娇妥青云红。

莫辞秉烛醉,妖娆偏恼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