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其一)宿觉庵

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

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

种竹初遮日,疏岩只欠泉。

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人们谈论着曹溪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六百年。
寺庙的基础建在平地上,碑文记载着远方人的传说。
刚种下的竹子开始遮挡阳光,只有稀疏的岩石欠缺泉水。
它自然应处于重要的位置,哪里需要去学习静修禅定呢。

注释

曹溪:指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弘扬佛法的地方。
经今:经历到现在。
庵基:寺庙的基础。
碑记:刻有文字的石碑,用来记录历史或事迹。
远人:远方的人,这里可能指后世的人。
种竹:种植竹子。
疏岩:稀疏的岩石。
鼎鼐:古代烹饪器具,比喻重要的职位或地位。
修禅:修炼禅定,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所作的《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其一)宿觉庵》。诗中,作者徐照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净光山上的宿觉庵,时间跨度长达六百年,显示出历史的沉淀。庵基虽建在平地上,但其来历和事迹却由远方之人口耳相传,体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庵中的环境,竹林初生,已能遮挡阳光,而岩壑之间略显欠缺的是流水潺潺。这处静谧之地,作者认为它本应承载着重要的地位,如同鼎鼐(古代烹饪器具,象征权力和地位),而非仅仅用于修行禅定。通过这样的表达,徐照寓含了对宿觉庵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赞赏,以及对庵主或庵地主人的期许。整首诗富有哲理,展现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遗迹的珍视。

收录诗词(266)

徐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灵晖,自号山民。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 字:道晖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211

相关古诗词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其三)

十日南山雪,今朝又北风。

烧冲崖石断,梅映野堂空。

难语伤时事,无成愧野翁。

一生吟思味,独喜与君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其二)

秀句出寒饿,从人笑过清。

步溪波逐影,吟竹鸟应声。

酒里安天运,春边见物情。

耕桑犹罄乐,何事可营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其一)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田新长,吟令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和潘德久喜徐文渊赵紫芝还里

故交南北去,谁复念幽人。

夕别惊初见,相知乐似新。

竹声当暑净,茶味得泉珍。

贫与诗相涉,诗清不怨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