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操二解

含山有云,莫蔽我衣。彼荷戟者,迫我以驰。

我驰我驱,泣涕如雨。仰视白日,光不照下。

地不可穴,天不可缘。舍旃舍旃,我尚何言。

含山有石,其光差差。石或可转,我节可亏。

我夫何之,欲从无所。舍彼黄泉,无相见者。

谁谓渊深,我视若陵。我死得死,中心之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含山操二解》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所作,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抒发。

诗中以“含山”为背景,借自然景象来寓言人生的艰难与困顿。“含山有云,莫蔽我衣”,云遮蔽了阳光,象征着外界环境的阻碍与困难,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接着,“彼荷戟者,迫我以驰”,荷戟者代表了外在压力与挑战,迫使诗人不得不奋力前行,却“我驰我驱,泣涕如雨”,展现了面对困境时的痛苦与挣扎。

“仰视白日,光不照下”,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但现实中的重重障碍使得这些美好事物难以触及。“地不可穴,天不可缘”,进一步强调了困境的不可逾越性,以及寻求出路的艰难。最后,“舍旃舍旃,我尚何言”,表达了在绝望与无奈之下,诗人对命运的妥协与接受。

接下来的章节继续深化主题,以“含山有石,其光差差”描绘出坚韧与坚持的形象,即使面对看似不可改变的困境,内心仍有一丝光芒。然而,“石或可转,我节可亏”,象征着个人意志的坚定与不可动摇,同时也暗示了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原则可能面临考验与妥协。

“我夫何之,欲从无所”,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找方向与出路的迷茫与无助。“舍彼黄泉,无相见者”,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孤独与隔绝感,即使在死后也无法找到真正的解脱与重逢。“谁谓渊深,我视若陵”,将深渊比作小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与超越,即使在最深的困境中,也能发现一线生机与希望。

最后,“我死得死,中心之宁”,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的豁达态度,以及在内心深处寻找到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深刻揭示了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挣扎、痛苦、绝望与最终的释然与超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集句拟刘文纲少参悼亡(其二十四)

芙蓉脂肉绿云鬟,一去瑶池更不还。

寂寞閒庭春又晚,更无人倚玉阑干。

形式: 七言绝句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其一)迎神奏淳和之曲

皇图聿崇,茅社受封。礼分虽异,孝思则同。

缅怀世德,源深流鸿。报本有祀,式昭神功。

形式: 鼓吹曲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其二)奉牲奏庆和之曲

王国之东,清庙翼翼。奉我皇祖,享祀弗忒。

荐以牲牷,敢曰充腯。神其迪尝,纯嘏是锡。

形式: 鼓吹曲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其三)初献奏保和之曲

皇祖载德,既淳且仁。弗耀其身,委祉后人。

眷兹藩服,典祀维寅。清醴方荐,歆其苾芬。

形式: 鼓吹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