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望夫石》由明代诗人梁维栋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情。
首联“登高怀远戍,归路竟泯泯”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站在高处,遥望远方的边防之地,心中满是对亲人归来的期盼,然而归路却显得如此渺茫,暗示了亲人可能的离散或未知的命运,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氛围。
颔联“别浦看帆影,前山望马尘”进一步展开画面,诗人站在水边,望着远处帆影飘渺,山前马尘飞扬,这些景象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想象,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帆影和马尘都象征着行旅之人,表达了诗人对亲人行踪的牵挂与期待。
颈联“徒伤千里目,谁托百年身”情感更加深沉,诗人因思念而伤神,目光虽远及千里,却无法触及亲人的身影,心中的忧虑和无奈溢于言表。同时,对“百年身”的担忧,意味着对长久分离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尾联“此意那能展,翻为石上人”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收束全诗,诗人的情感似乎已超越了个人的悲欢,化为了对永恒与不变的思考。这里的“石上人”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寄托了对永恒情感的向往。
整体而言,《望夫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