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雁荡

雁荡名山,蓉村胜境,天教装点东瓯。

有东西天柱,大小龙湫。

下临沧海如无地,疑大水、昼夜常浮。

笔峰长卓,石旂犹展,万古千秋。何日拂袖南游。

任穷探极览,未肯回头。直除非跨鹤,东访瀛洲。

海波清浅扬尘起,等閒见、石屋添筹。

此时方始,归来尽拚,敝了貂裘。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鉴赏

此诗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开篇“雁荡名山,蓉村胜境”,以“名山”、“胜境”点出雁荡山的非凡地位与美丽风光。接着“天教装点东瓯”,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表达出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精心装扮。

“有东西天柱,大小龙湫”两句,直接描绘雁荡山的标志性景观——东西天柱和大小龙湫,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瀑布的壮观。紧接着“下临沧海如无地,疑大水、昼夜常浮”,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雁荡山临海的绝妙景象,仿佛大海就在脚下,昼夜不息的海水似乎在山脚下翻涌。

“笔峰长卓,石旂犹展,万古千秋”则以笔峰和石旗的屹立不倒,象征着雁荡山的永恒与不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何日拂袖南游。任穷探极览,未肯回头”表达了诗人渴望亲自探访雁荡山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直除非跨鹤,东访瀛洲”则是诗人想象中的超脱现实的旅行方式,以“跨鹤”和“东访瀛洲”来表达对自由与仙境的向往。

“海波清浅扬尘起,等閒见、石屋添筹”描绘了海面的平静与突然的动荡,以及石屋的增添,暗示着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神秘莫测。“此时方始,归来尽拚,敝了貂裘”则表达了诗人对雁荡山之行的期待与决心,即使归来时衣物破旧也不在意,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极度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对自由与美的向往。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玉蝴蝶.赠歌妓解愁儿

天与多娇,好似春初杨柳,雨洗风揉。

披拂闹花,深处绿怨红羞。

远山横、修眉颦翠,江水净、娇眼凝秋。尽风流。

新翻料峭,斜抱箜篌。

休论石城佳丽,卢家女子,往事悠悠。

倩将愁解,多应解后转添愁。

向空江、肯捐珠佩,思远道、欲采芳洲。倚危楼。

云中江树,天际归舟。

形式: 词牌: 玉蝴蝶 押[尤]韵

百字令.刘邦彦招饮竹东馆赏桂花

竹东庄上,记当年春尽,归舟曾歇。

莫雨和风催客去,猛地作时还辍。

小馆茶香,行厨酒尽,执手难为别。

归家南望,寸肠几度千结。

谁道买棹重游,主人情重,樽俎依前设。

桂树团香纤月露,渐近中秋时节。

试问姮娥,今年才子,谁把高枝折。

夜深无语,霏霏满地金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赠妓

紫薇楼下,记持觞,醉把名花相酹。

爱尔玉兰名字好,况乃色香幽媚。

娟净无瑕,清芬离俗,临去犹凝睇。

时移事换,梦中频见佳丽。

谁道买笑吴门,美人携手,俨与花相似。

气味风标无两样,疑是花神游戏。

娇啭歌喉,明珠一串,散落金盘脆。

曲终凝望,碧云犹在天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木兰花慢.渔隐

年来多水旱,苦耕稼、久无收。

且觅取纶竿,寻将钩线,走上渔舟。

满前山青水绿,似生绡画綵漾中流。

风起停槎古渡,月明鼓枻沧洲。桐江千古水悠悠。

何处觅羊裘。但钓得鱼来,沽将酒去,痛饮为谋。

醉来幕天席地,把蓑衣盖了卧船头。

要识其中乐趣,除非请问沙鸥。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