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门前征马初嘶。

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飘然路歧。知此意、只金徽。

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怎人生、惯见生离。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

鉴赏

这首《婆罗门引》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深情与哲思。

开篇“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以青翠的杨柳象征着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描绘出送行者与行人的分别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离别的无奈。“门前征马初嘶”一句,通过马儿的嘶鸣声,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

接着,“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诗人细腻地描绘了送行者在离别之际,缓缓吟唱着《阳关三叠》这一经典的送别歌曲,同时举杯相送,表达出对行人的深深祝福与不舍。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离别仪式的重视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两句,表达了对行人的担忧与期待,既不担心行人的远行,又害怕行人的归期遥遥无期,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

“飘然路歧。知此意、只金徽”中,“飘然路歧”形象地描绘了行人在离别后的孤独旅程,而“金徽”则可能是指琴弦或乐器,暗示了诗人希望行人在旅途中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方式,都能让行人在异乡找到归属感。

“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这一段,诗人以自然界中的鸟儿和水禽为喻,表达了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快乐与安宁,即便是朝朝暮暮的相聚,也不会感到痛苦与悲伤。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积极倡导。

最后,“怎人生、惯见生离”一句,诗人感慨于人生的常态就是不断地经历离别,表达了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别的接受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婆罗门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哲思,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云峰

路漫漫。何事间隔了、彩凤修鸾。

锦瑟多时冷落,愁起无端。

杜鹃声里,催不转、宝马雕鞍。

生受那、风帷雨帐,五更寒。不堪带缓裙宽。

倩鱼雁传书,远向关山。看过春花灿烂,秋月团圞。

香闺愁绝,难得潇洒尽情欢。

试说与、驰驱远客,应也心酸。

形式: 词牌: 夏云峰

昼锦堂

红绽梅肥,绿垂笋折,风光处处关情。

懊恨此身无定,泛梗飘萍。

悔别溪山随马足,惭窥鬓影伴啼莺。

关河远,春树暮云,时时摇乱心旌。堪惊。

茅店月,青山路,多少霜迹鸡声。

不信神州赤县,尽是愁城。

梦中常作还乡客,醒时仍逐众人行。

须知道,负却赏心乐事,急问归程。

形式: 词牌: 昼锦堂

圣无忧

自古多愁处,无如客舍难堪。

薄情一片云遮面,摇落在江潭。

杜宇空啼泪血,春风不送征骖。

飞扬跋扈今如此,搔尽发鬖鬖。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喜迁莺

来时路,别时人。记起便伤神。长亭一望一回新。

桃李十分春。舞袖闲,歌喉冷。情共水流无尽。

萧萧孤馆隔平津。踏遍化衣尘。

形式: 词牌: 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