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后一日吴门阻雪距春分才三日

梅容惨不竞,鸟语噤无声。

二月朔已告,三日春当分。

寒馀凌暖律,雪后更同云。

但恐严凝误,阳和欲奏勋。

形式: 古风

翻译

梅花凋零不再争艳,鸟儿的歌声也悄然停止。
二月初一已经预告,三日后春天应当来临。
寒冷余威仍压过温暖的节律,雪后天空更与云层融为一体。
只担心严冬的凝滞会耽误,春阳即将施展它的功绩。

注释

梅:梅花。
容:容貌,这里指梅花的状态。
惨:凋零,衰败。
竞:争艳,竞相开放。
鸟语:鸟儿的鸣叫声。
噤:停止。
朔:农历每月初一。
已告:已经预告。
春当分:春天即将开始。
寒馀:寒冷之余,残留的寒意。
凌:超过,压制。
暖律:温暖的季节规律。
雪后:下雪之后。
同云:与云层混为一体,形容天色阴沉。
但恐:只怕,担心。
严凝:严寒凝滞。
阳和:温暖的阳光。
奏勋:施展功绩,带来温暖。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吴门(苏州一带)被大雪阻隔的景象。诗人以梅花凋零、鸟儿停止鸣叫来渲染冬末春初的寒冷氛围,展现了季节转换中的寂静与凄冷。"二月朔已告"说明尽管春天的脚步临近,但此时仍是严冬,"三日春当分"则强调距离春分只有三天,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近在咫尺。

"寒馀凌暖律"进一步描述了余寒未消,冷气压过温暖的气息,而"雪后更同云"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雪过后天空阴沉如云的景象。诗人担心这样的严寒会延误春天的到来,但他相信阳和(温暖的阳光和春气)终将战胜严寒,显示出对春天复苏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令变迁的敏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早日到来的期盼之情。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忆归口号(其二)

初无警策骤惊人,亦不媕婀巧进身。

每向经筵持正论,愿于国脉奖忠臣。

昔从新政趋严召,今为衰年避要津。

陛下果能行古道,虽閒犹是太平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方南康席上观赣妓秀英作墨梅竹

南州佳人号秀英,窃弄毛颖亲儒生。

解衣傍若无我辈,疏梅矮竹真天成。

公主朝妆弄眉墨,误作铅华污宫额。

此君剑器藏锋铓,张颠幻出公孙娘。

我来忽见惊心目,张八何生魏何熟。

酒酣耳热且勿喧,为我慇勤写双幅。

形式: 古风

毛希元提干有庐山癖既卜筑居之又作卧龙楼与玉京道院一时诸老皆为赋诗矣知贱子非所长而亦令赋何也作三绝句资一笑(其三)

玉京仙境发山谣,未把芙蓉意已消。

此处尚堪诗兴在,当年行乐亦云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水北民家窗间有题夜深短檠灯功名平生心者戏成平侧诗二首(其二)

竹外两县境,水北一草舍。

蔀屋日见斗,韫椟玉待价。

祸福自倚伏,得失忽昼夜。

子盍去墨守,我亦入远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