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扫墓时所见的凄美景象,充满了哀愁与怀念之情。首联“青山两屐草芊芊,独抱冲忧隔九泉”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色,青翠的山色与繁茂的草地形成鲜明对比,而“独抱冲忧隔九泉”则直接点明了扫墓者内心的哀伤与思念,仿佛与逝者隔着九泉之遥,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思念在字里行间流淌。
颔联“古道残春馀薤露,空林斜日带枫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静谧。古道上残留着春天的气息,薤露(一种植物)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消逝;空寂的树林在斜阳的照射下,枫烟缭绕,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悲凉的氛围。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云来陇树啼猿外,花落岩扃野鸟前”将视角转向天空与地面,云雾缭绕的山岭、啼叫的猿猴、飘落的花朵、飞翔的野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充满哀愁的画面。云雾与啼猿象征着远方与孤独,花落与野鸟则暗示着生命与自由,它们与墓地的静默形成了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尾联“归去高堂情未极,惠连相对益凄然”表达了扫墓者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高堂指的是父母或长辈,这里指代的是已故的亲人,诗人虽然要返回家中,但心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却难以平息,与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相对,更增了几分凄凉与感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清明时节扫墓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生者生活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