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寺读书台

僧房五百架庐峰,凿谷开岩重复重。

挟策昔人依薜荔,登台此日宿芙蓉。

西来惯说庭前树,洛学能参寺里钟。

最爱山中杉桧古,月明窗外半虬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开先寺读书台的壮丽景色与深厚文化氛围。诗人杨廉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峰山的自然之美与寺庙的人文气息。

首句“僧房五百架庐峰”,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寺庙规模宏大,五百间僧房矗立于庐峰之上,展现出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寺庙的庄严。接着,“凿谷开岩重复重”则描绘了寺庙建筑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通过人工开凿山谷、岩石,形成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挟策昔人依薜荔,登台此日宿芙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僧侣们依附于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与当下在读书台上静心阅读的情景相映成趣。薜荔是一种攀缘植物,象征着僧侣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而“芙蓉”则可能指代读书台周围的美丽景致,暗示了今日读书台的环境之优雅。

“西来惯说庭前树,洛学能参寺里钟”进一步展示了寺庙的文化底蕴。诗人提到西来的僧侣们对庭前树木的熟知,以及寺内钟声与洛学(一种古代学术流派)的融合,突出了开先寺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重要地位。

最后,“最爱山中杉桧古,月明窗外半虬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古老杉桧的喜爱之情。杉桧是长寿的象征,月光下的杉桧仿佛成了半龙形态,既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开先寺读书台的自然美景和文化氛围,还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4)

杨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韵复林云庄

客星阁下频来往,两个渔矶管送迎。

使者诸方劳物色,钓船何处听滩声。

公无当日为臣意,帝有先年共学情。

怪底希踪巢父辈,是何谏议不能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吴宗伯并蒂瓜韵

秋瓜并蒂生无数,此等难云不是祥。

自与蔷薇相并架,肯随禾黍后登场。

青丝绾结摇风软,绿叶纷披带露瀼。

老我得归林下日,会应多种绕书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喜雨偶成简东川太宰

三伏炎蒸雨势微,孰云倾泻复霏霏。

未论秋意先通信,且与烦歊暂解围。

嘲哳有声知鸟喜,寂寥无迹认龙归。

今宵谢得天公力,高枕安眠不启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萧淩汉巡抚两广

姓名当日重金闺,不负平生气吐霓。

品秩峻登台左右,恩威行遍岭东西。

公厅绿满榕阴合,驿路红深荔子迷。

循拊韩公推第一,愿言声望与之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