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

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

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

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

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充满情感波折的爱情故事,以崔莺莺和张生为主要人物。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从初遇时的春情萌动,到夜晚秘密相会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

首先,诗开篇以“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两句,点明了主人公崔莺莺的美丽与早熟的情感世界。她还未真正领略春日的美好,就已经在心中种下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这种未见春光而先有情的心态,既表现了莺莺的敏感与多情,也预示了她未来情感生活的复杂与深刻。

接着,“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两句,将背景设定在战乱的背景下,崔莺莺与张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相遇,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加显得珍贵与不凡。在寺庙的庇护下,两人虽然身处乱世,但内心却找到了一丝安宁与希望。这里的“红愁绿惨”,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凄凉,也暗示了两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两句,直接描绘了张生见到崔莺莺后的强烈反应。春情重,不仅指季节的春意盎然,更是指张生对崔莺莺的深深吸引与爱慕之情。明月拂墙,花影摇曳,这一场景既美轮美奂,又充满了诗意,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这对有情人在月光下相遇,彼此的心灵得以共鸣。

最后,“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两句,揭示了两人秘密相会的情节。红娘作为媒介,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象征着爱情中的助力与撮合。夜半时分,两人在月光的照耀下,紧紧相拥,这份情感如同春日的梦境一般美好而短暂,充满了不可言说的甜蜜与紧张。

整首诗通过对崔莺莺与张生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浪漫想象。诗中既有对乱世中爱情的无奈与挣扎,也有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采莲

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

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

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

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形式: 古风

烟中怨

鉴湖楼阁与云齐,楼上女儿名阿溪。

十五能为绮丽句,平生未解出幽闺。

谢郎巧思诗裁剪,能使佳人动幽怨。

琼枝璧月结芳期,斗帐双双成眷恋。

形式: 古风

离魂记

深闺女儿娇复痴,春愁春恨那复知。

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临别时。

离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

重来两身复一身,梦觉春风话心素。

形式: 古风

江月楼(其二)

苍梧云气眉山雨,玉箫三年无今古。

九天雨露蛰蛟龙,琅玕长凭清虚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