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好竹亦好,营丘到蓟丘。
无端闲草木,相与斗清幽。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凌云翰为朋友李渊之题画的诗,描绘了石与竹的自然之美。"石好竹亦好"表达了对石头和竹子品质的赞美,两者并列,寓意高雅。"营丘到蓟丘"可能指的是两地景色,也可能暗指友人从一处移居至另一处,带走了这份清幽的意趣。"无端闲草木","无端"即无缘无故,诗人感叹草木间的自然竞争,仿佛它们也懂得争艳斗胜,以增添画面的生动感。"相与斗清幽"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静而高洁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写景寓言,传达出对友人生活情趣的欣赏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不详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脩竹比君子,好山如故人。
先生归栗里,无复见清新。
一雨众山绿,姚江春水生。
云林回首处,方觉去舟轻。
膝上横焦尾,何人识正音。
汾亭空有操,不及杏坛吟。
僧舍兰亭帖,萧郎取得还。
昭陵一片墨,依旧出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