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望草

莫望坡头日,日色催行人。

莫望河上草,草色空连云。

云边芳草路,茫然是何处。

行人望不见,草色自如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徐积所作的《莫望草》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诗中以“莫望”二字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仿佛是在劝告读者不要过于留恋眼前的景物,因为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阻挡的,正如“日色催行人”所描述的那样,太阳的光芒在不断地推动着行人的脚步,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

接着,“莫望河上草,草色空连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目光转向了河边的草地,那随风摇曳的青草似乎也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这里的“空”字,不仅描绘了草色与天空相连的景象,更蕴含了一种虚无与空洞的感觉,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云边芳草路,茫然是何处。”这一句将视角拉远,想象中的道路在云层的尽头延伸,显得既遥远又神秘,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也隐含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不确定性的感慨。

最后,“行人望不见,草色自如故。”以一种平静而略带无奈的语气收尾,强调了即使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与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人性深处不变情感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引人深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书乐陵王伯年太子传

酷哉武成,枉杀乐陵。一步一杖,绕堂土赪。

投之池中,池水尽赤。其妃哀号,至死不食。

其指其手,拳不可擘。九院之后,小尸犹在。

骨碎肉烂,绯袍金带。一袍有靴,一髻有解。

哀哉呜呼,此儿何罪。贼人之孤,负人之托。

毒如豺狼,险如溪壑。身自为孽,其子受之。

扼咽蒙头,连颈横尸。报应如此,其来勿问。

与其自杀,不容尺寸。我哀其愚,作为此诗。

永贻厥鉴,勿为险欺。

形式: 四言诗

哭崔刑部

前年离长安,与公为死诀。

长安门外长乐坡,胸中壮气浑消磨。

其时夜宿灞桥上,梦中勒马犹西望。

江淮之上情愈劳,去年曾寄西山高。

今年今日春将归,春风不似秋风时。

山阳数月雨不止,泥深穷巷行人稀。

忽闻公死终南山,坐中忽过东西关。

黄泉一去几万里,吁嗟公兮何时还。

盂有水兮无食荐,烹有茶兮无酒奠。

魂兮来兮不可知,来若飘风去如电。

报恩之事终有期,未必儒生只贫贱。

形式: 古风

哭狗狗

东门园上春风微,醇醇冢上花成围。

醇醇一去不复返,食一盂兮酒一卮。

悲莫悲乎今日,伤莫伤乎旧衣。

思其言而想其貌,吁嗟乎天殇吾儿。

形式: 古风

偶述

樽中一勺水,其味诚淡薄。

尽日设重席,无人与酬酢。

东邻有旨酒,金壶而玉爵。

门前罗轩车,陶陶一何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