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

扁舟思独往,樯影划晴烟。

要伴人随明月,踏破水中天。

谁信骑鲸高逝,空对笔端风雨,如泛楚江船。

老子穷无赖,端欲把降竿。白蘋汀,归老计,似高闲。

平生爱我,一言相置二刘间。

准拟何山松桂,折足铛能安稳,芋火对阑残。

何必少林语,立雪问心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扁舟中我独自向往,桨影在晴朗的烟波中划过。
希望能有人陪伴,如同明月同行,踏破水中的天空。
谁能相信我已乘鲸鱼飞升,只能对着笔端风雨,如在楚江之上漂泊。
我贫穷又无所依靠,只想放下钓竿,归隐白蘋洲,享受悠闲生活。
一生中,我珍视朋友刘氏的一句话,作为人生准则。
计划在哪个山头种植松桂,即使折断脚铛也能安然度日,围着篝火取暖。
不必效仿少林寺的禅语,只需静心立雪,问心无愧。

注释

扁舟:小船。
独往:独自前往。
樯影:船桅的影子。
晴烟:晴朗的云雾。
骑鲸:神话中的仙人乘鲸。
高逝:升天而去。
降竿:放下钓鱼竿。
白蘋汀:长满白蘋的水边。
准拟:打算。
何山松桂:理想的山林生活。
铛:古代炊具。
安稳:安定。
少林语:少林寺的禅修语言。
立雪:佛教故事中弟子在雪中静立求法。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情深厚、对自然美景赞赏以及内心世界宁静安稳的抒情之作。

开篇“扁舟思独往,樯影划晴烟”描绘了诗人乘坐平底小船,独自一人向前航行的情景。船桨搅动水面,形成一道道波纹,而船上的樯影则在晴空中随风摇曳。

接下来的“要伴人随明月,踏破水中天”表达了诗人希望有知己相伴,在明月照耀下,一起穿梭于水天相接的壮阔之中。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谁信骑鲸高逝,空对笔端风雨,如泛楚江船”则是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骑鲸登天之事,以此比喻自己的文学才能和精神境界。同时,通过提及“笔端风雨”,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投入,以及在文学世界中所体验到的种种风雨。

至于“老子穷无赖,端欲把降竿”一句,诗人自称“老子”,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心态。这里的“把降竿”则是说想要放下手中的钓竿,隐喻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随后的“白蘋汀,归老计,似高闲”继续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过上简单生活的渴望。这里的“白蘋汀”可能是指水边的野趣之所,而“归老计”则明示出诗人的退隐愿望。

接下来的“平生爱我,一言相置二刘间”中,“二刘”很可能是指当时文坛上的两位重要人物,通过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在文学创作上与他们保持一致的情感交流。

“准拟何山松桂,折足铛能安稳,芋火对阑残”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计划去往何山,在那里种植松树和桂花,以此作为归隐之地。而“折足铛能安稳”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通过点燃芋头做成的炭火,坐在破旧的窗棂旁边,享受一种超然世外的悠闲生活。

最后,“何必少林语,立雪问心安”则是在询问自己,为何一定要去追求那些高深莫测的佛理哲学,而不如在积雪中静坐,寻找内心的平和。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宁静、内心和谐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丰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对友情深厚的珍视,以及对内心世界宁静安稳的向往,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幽深的抒情佳作。

收录诗词(134)

吕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吕滨老。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 字:圣求
  • 籍贯:嘉兴(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扑蝴蝶近/扑蝴蝶(其二)

风荷露竹,秋意侵疏鬓。微灯曲几。有帘通桂影。

乍凉衣著,轻明微醉,歌声听稳。新愁殢人方寸。

怎不闷。当初欲凭,燕翼西飞寄归信。

小窗睡起,梁间都去尽。

夜长旅枕先知,秋杪黄花渐近。一成为伊销损。

形式: 词牌: 扑蝴蝶

扑蝴蝶近/扑蝴蝶(其一)

分钗绾髻,洞府难分手。离觞短阕,啼痕冰舞袖。

马嘶霜滑,桥横路转,人依古柳。晓色渐分星斗。

怎分剖。心儿一似,倾入离愁万千斗。

垂鞭伫立,伤心还病酒。

十年梦里婵娟,二月花中豆蔻。春风为谁依旧。

形式: 词牌: 扑蝴蝶

生查子(其三)

双鬟绿发齐,多笑蔫红落。

穿竹过西斋,问字时偷学。

娇慵不惯羞,同倚阑干角。

屈指数元宵,灯火堪行乐。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其二)

裙长步渐迟,扇薄羞难掩。

鞋褪倚郎肩,问路眉先敛。

踏青南陌回,倚醉开娇靥。

今夜更同行,忍笑匀妆脸。

形式: 词牌: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