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孙华对梅村先生(吴伟业)的《鹿樵纪闻》所写的读后感,以长句形式表达。诗中通过"一旅谁知扼紫荆",描绘了梅村笔下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情景,暗喻其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蜩螗聒耳正纷争"则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局。
"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两句,运用比喻,意指人们在乱世中寻求真理或逃避战乱,像狐狸和鹤一样警觉。"直待临危思剪牧,可应先事戮韩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认识,认为应在危机未至时就果断采取行动,而不是等到危急时刻才想起像韩信、彭越那样的功臣可能带来的隐患。
最后两句"石头袁粲真堪惜,自坏边关万里城",借典故哀叹袁粲的悲剧,暗示了对忠诚者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批评了那些导致边防失守的决策失误。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