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何处挽春还。华屋金盘。一枝红雪入惊看。

总为西园风露早,特地高闲。寂寞曲阑干。

高髻云鬟。绿罗衫子瘦来宽。

好个沈香亭畔月,只在秋寒。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哪里能挽留住春天?华丽的屋宇中,一枝红梅令人惊讶地绽放。
这一切都因为西园的风露来得早,特意显得格外宁静悠闲。
孤独的栏杆边,女子的发髻高耸如云,衣衫因消瘦而显得宽松。
那沈香亭畔的明月,只在秋夜的寒意中显得更加清冷。

注释

何处:哪里。
挽:挽留。
春:春天。
华屋:华丽的房屋。
金盘:形容屋宇富丽堂皇。
红雪:比喻红梅。
入:进入视线。
惊看:惊讶地看。
西园:园林。
风露:自然界的风和露水。
特地:特意。
高闲:清闲高雅。
寂寞:孤独。
曲阑干:弯曲的栏杆。
绿罗衫子:绿色的罗衣。
瘦来宽:因消瘦而显得宽松。
沈香亭畔:沈香亭附近。
月:月亮。
秋寒:秋天的寒冷。

鉴赏

这首《浪淘沙令》是元好问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消逝而秋意已现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何处挽春还"这一设问,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华屋金盘"与"一枝红雪"形成鲜明对比,红雪般的花朵虽美,却难以留住春天的脚步。

"西园风露早"暗示了春日的匆匆离去,而"特地高闲"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以及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接下来,诗人转向描写人物,"寂寞曲阑干"描绘出空寂的场景,"高髻云鬟"和"绿罗衫子瘦来宽"则通过女子的形象,暗示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衣着的宽松映照出人物内心的落寞。

最后,诗人以"沈香亭畔月"和"只在秋寒"作结,将月色与秋意相结合,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凄清氛围。整首词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元好问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叹。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烛影摇红

红叶翻阶,晚风微扇回轻暖。

群仙高跨紫云车,来赴蓬莱宴。绣幕围香处远。

扬帘花、时时影转。彩衣嬉戏,玉女回环,绿娇红软。

戛玉调丝,□音缭绕笙歌院。

蟠桃花发正当春,烟媚明霞脸。休□飞琼女伴。

捧瑶觞、何妨屡劝。百处偕老,五福齐眉,人间稀见。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减字木兰花

幕天度地。瑞脑香浓笙歌沸。白纻衣轻。

鹤发童颜照座明。轻簪小珥。都是人间真富贵。

好倩丹青。画与人间作寿星。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婆罗门引.亦名菊潭秋

商于六里,野塘千古□烟霞。

灵苗郁郁无涯,浩荡青冥风露,金素发清华。

散霜丛弥岸,月影明沙。仙经浪夸。种瑶草、养铅砂。

争信琼杯芳荐,药镜黄芽。

秋香晚节,也分到、山中宰相家。休更羡、刘阮桃花。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

婆罗门引.过孟津河山亭故基

短衣匹马,白头重过洛阳城。百年一梦初惊。

寂寞高秋云物,残照半林明。

澹横舟古渡,落雁寒汀。河山故亭。人与镜、两峥嵘。

争信黄垆此日,深谷高陵。

一时朋辈,谩留住、穷途阮步兵。尊俎地、谁慰飘零。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