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

笃耨丛中未忍芟,岁寒曾遣伴松杉。

半开已似蛇探穴,全放真如马脱衔。

沈水未宜来刻画,殿春原不畏讥谗。

承恩药树解为态,独锡嘉名出殿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酴醾花在笃耨丛中的生长状态与特性。首句“笃耨丛中未忍芟”以“未忍芟”三字,生动地表现了酴醾花在笃耨丛中生长的自然环境,暗示了酴醾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接着,“岁寒曾遣伴松杉”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酴醾花与松杉并列,强调了它在严冬时节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半开已似蛇探穴,全放真如马脱衔”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酴醾花开放的不同阶段之美。半开时,它仿佛一条蛇探头探脑,充满好奇与生机;全开时,则如同一匹脱缰之马,自由奔放,展现出生命的热烈与激情。

“沈水未宜来刻画,殿春原不畏讥谗”则进一步赞美了酴醾花的高洁品质,即使面对外界的评价和挑战,它也能够保持自我,不为所动。这里“沈水”可能是指深水或沉香,象征着酴醾花的内在价值和品质,而“殿春”则是指春天的末期,意味着酴醾花在春末绽放,虽非春日最盛之时,却依然美丽动人,不畏批评与非议。

最后,“承恩药树解为态,独锡嘉名出殿岩”两句,既是对酴醾花的赞美,也是对其独特魅力的肯定。酴醾花不仅因其美丽的姿态而受到赞誉,更因其独特的名称和生长环境(“出殿岩”)而显得与众不同,彰显了其非凡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酴醾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生命坚韧、高洁品质的颂扬,以及对美好事物独特性的赞美。

收录诗词(263)

李希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章价人铜官感旧圆补

旌旗照水如火红,鼓声直挟江流东。

督师矫矫人中龙,马蹄欲踏吴门空。

三年坐待桑田变,试手韬钤万人羡。

纶巾儒服本风流,岂意虚摇憔荣扇。

兵家形势太无凭,咫尺江湖一掷轻。

国士恩深惭报称,天高不肯照精诚。

猩猩啼烟鬼啸雨,千载冤魂相唤语。

回首苍梧云正愁,孤臣欲作湘累死。

文藻江山已不存,何人偏解续招魂。

高唐置酒论畴昔,一蛇在野龙在门。

半壁功名何草草,健儿散尽遗民老。

岂知成败本由天,书生苦说封侯好。

月落潮平又一时,至今乌鹊尚南飞。

行人莫问当年事,乱后青山有是非。

形式: 古风

梦江南西湖春游曲六首(其一)

春游好,最好段桥傍。

上冢船回油壁闹,踏青人过画裙香。何处有红墙。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江南西湖春游曲六首(其二)

春游好,最好里湖堤。

山市茶香鸲鹆老,水村芹脆鲫鱼肥。画榼不须提。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江南西湖春游曲六首(其三)

春游好,最好马塍东。

十亩荠花团紫蝶,一鞭榆荚送青骢。不定晚来风。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