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其一)

风雨将春去,清和四月天。

桐阴摇白日,草色散青烟。

兴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

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句“风雨将春去”点明季节更替,春末夏初之际,风雨交加,预示着春天即将离去。接着“清和四月天”则以清新和煦的氛围,描绘出四月特有的宜人气候。

“桐阴摇白日,草色散青烟”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桐树的阴影在阳光下轻轻摇曳,草地上弥漫着淡淡的青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摇”字赋予了静态的光影以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兴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表达了诗人超越日常琐事的精神追求。琴樽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而“筋骸杖履”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这两句暗示了诗人虽身处现实,但内心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与行动。面对漫长的白天,诗人选择在窗下阅读,以书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知识的增长。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学习与自我提升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四季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五月

径草侵衫色,庭梧生昼阴。

时光临角黍,穑事望梅霖。

习静垆薰细,醒烦茗碗深。

草堂宾客散,欹枕听幽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夜坐

凉声传漏点,夜色转楼阴。

遥汉三星度,空庭万籁沉。

草辉萤个个,树影月林林。

稍觉尘氛远,閒愁不上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彭赴嘉兴训导(其一)

清时一命忝师儒,百里邻州接里闾。

志养于今欣有禄,官贫莫叹食无鱼。

微名聊足酬初志,多暇何妨读旧书。

九十老人须在念,频频书札问兴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彭赴嘉兴训导(其二)

东望嘉禾近百程,漫随儒牒去亲庭。

蝉联宦业承三世,辛苦传家有一经。

我老自怜衰鬓白,汝行不失旧毡青。

还应别后钟情处,飞梦时时秀水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