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月照云溪.俗名蓦山溪

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

著意辩三才,列四象、五行化造。

六贼门外,七魄莫狂游,八卦定,九宫通,功行十分到。

十分修炼,九转成芝草。

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

五年功满,四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在人的体内,两种事物成为真正的宝贝。
用心分辨天地人,排列四象、五行来创造万物。
在六界之外,七魄不可放纵游荡,八卦稳定,九宫相通,修行达到十分圆满。
修行十分纯熟后,九转而成仙草。
八位上仙知晓,拯救七世祖先,脱离六道轮回。
五年的功行圆满,四大皆空离开凡尘,踏上三清之路,两位童子相邀,回归蓬莱仙岛。

注释

一身之内:人的身体。
二物:两种事物(可能指精气或阴阳)。
三才:天地人。
四象:古代天文学中的四方象征。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贼:六界(可能指六道轮回)。
七魄:中国古代认为人有七魄。
八卦:中国传统哲学符号,代表宇宙的基本法则。
九宫:道教中的九宫布局。
功行:修行的进度。
十分到:达到极点。
九转:道教修炼过程中的九次变化。
芝草:象征长生不老的仙草。
八位上仙:道教中的八位重要神仙。
七祖:祖先的七代。
六道:佛教中的六道轮回。
五年功满:修行五年完成。
四大:四大皆空(佛教概念)。
三清路:通往三清(道教最高神灵)的道路。
二童:两位童子(可能是仙童),。
蓬岛:蓬莱仙岛,传说中的仙境。

鉴赏

这首元代王哲的《心月照云溪·俗名蓦山溪》是一首道教修真主题的词作。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修道者追求长生与超脱的过程。"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这里的"二物"可能指的是阴阳二气,象征着生命的根本。接下来的"三才"、"四象"、"五行"等概念,皆源自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观,代表天地人或金木水火土,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崇尚和理解。

"六贼门外,七魄莫狂游","六贼"通常指贪嗔痴疑慢见,是修行者需要克服的六种烦恼;"七魄"则指人的精神部分,要求保持清醒。"八卦定,九宫通"象征着运用智慧和法术打通内外,达到"功行十分到"的境地。

"十分修炼,九转成芝草","九转"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表示经过多次转化,达到仙丹般的境界。"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表达了修行成功后得到仙界庇佑,超脱轮回。

最后,"五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五大"指五脏,"三清"是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二童"可能是仙童引路,"抱一"即合一于道,"蓬岛"则是仙境的象征。整首词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修道者追求天人合一、超脱尘世的理想。

收录诗词(635)

王哲(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王孙

分明七宝更休论。七座门开各有门。

一四一三各彼吞。返阳魂。便是长生保命存。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忆王孙

四宵得得并无寒。深谢孙公青顾看。

霞袖分开拂雾端。入长安。回首教贤结大丹。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忆王孙

长安为甚便归来。使我莲花五叶开。

别有清光旧镇醅。独倾杯。免了轮回九狱灾。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忆王孙.诫丹阳语言

人云口是祸之门。我道舌为祸根本。

不语无言绝讨论。性难昏。便是长生保命存。

形式: 词牌: 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