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有怀秉之

当时月出东海头,我居燕南子苏州。

燕吴万里同见月,两人不见心悠悠。

岂知今宵月如旧,照我两人同举酒。

今照两人喜,昔照两人悲。

临风举酒还问月,悲喜唯应有月知。

月明三五圆又缺,遂使人间有离别。

碣石南头震泽西,两地愁心还望月。

欲知乃兄别后何所为,月下杯酒长独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创作,名为《对月有怀秉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面对同一轮明月时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述月光下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转、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首句“当时月出东海头”,以月亮升起的景象开始,暗示了过去相聚的美好时光。接着,“我居燕南子苏州”点明了诗人的所在地,与友人相隔万里,却共赏一轮明月,情感上却仿佛近在咫尺。诗人感叹“两人不见心悠悠”,虽然身不能聚,但心却紧紧相连。

接下来的几句,“岂知今宵月如旧,照我两人同举酒”,诗人想象着今夜的月光如同往昔,依然照亮他们共同举杯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紧接着,“今照两人喜,昔照两人悲”,对比了月光下的不同心情,既有欢笑也有泪水,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

“临风举酒还问月,悲喜唯应有月知”,诗人借月抒情,询问月光是否能理解人间的悲喜。最后一句“月明三五圆又缺,遂使人间有离别”,诗人感慨月有圆缺,象征着人生中的聚散离合,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性。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月光这一自然意象,将时空的距离感与情感的连结巧妙融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中离别与团聚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吴禹畴副使使便还吴江觐省

重明瞻丽正,弘治建初元。

圣作群方睹,星流使节奔。

费蒙颁道里,便喜过家门。

书日方三接,寒暄岂一言。

趋庭尝独立,加饭为平反。

王事真无暇,亲恩亦未谖。

银鱼羞笠泽,彩鹢动湘沅。

石建裙方涤,王延被未温。

法冠惊豸立,官诰讶鸾鶱。

乡里恩光满,人生乐事繁。

莼香莫留恋,厩吏候行轩。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陈给事玉汝羞鳖见邀雨不克赴以鳖见馈作诗谢之

虚负诗人折简招,满城风雨晚萧萧。

眼前世事犹难料,巷口人家且不遥。

鼎谢缪公仍馈肉,蟹怜毕卓独持螯。

雨晴明日还相过,磊块胸中要一浇。

形式: 七言律诗

兰竹

猗兰漠漠幽人操,修竹娟娟君子心。

空谷日斜人不到,可怜荆棘漫同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送陈汇之正郎出知曹州

粉署才华藉甚称,一朝白璧点苍蝇。

邑中牛去真无妄,梁上刀悬梦岂曾。

冷暖世情还自笑,浮沉宦海本无凭。

斯行却有曹人喜,制锦从来是所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