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图

筑室武陵溪,溪村绿树迷。

人寻芝术去,松借鹤猿栖。

问诀维仙棹,看山倚杖藜。

披图豁心目,吟度石桥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画卷。首句“筑室武陵溪”,点明了地点,武陵溪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溪村绿树迷”一句,通过“绿树迷”三字,不仅描绘了溪边村落被茂密树木环绕的景象,还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

“人寻芝术去,松借鹤猿栖”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人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们在寻找灵芝和草药的同时,也与松树、鹤、猿等自然界的生灵共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这里,“松借鹤猿栖”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松树以生命,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问诀维仙棹,看山倚杖藜”则描绘了诗人或隐士在山水间寻求心灵解脱与智慧的过程。通过“仙棹”这一意象,暗示了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目标。而“看山倚杖藜”则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或隐士倚靠藜杖,静静地欣赏着山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内心的宁静。

最后,“披图豁心目,吟度石桥西”两句,将画面从现实世界延伸至艺术作品之中。通过“披图”这一动作,仿佛读者也被邀请进入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其中的意境与情感。“豁心目”则表达了观画后心灵的开阔与释放,而“吟度石桥西”则暗示了艺术作品能够引领人们超越现实,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和心灵境界的深刻探讨,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18)

陈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文用弟起取之京

同气复同襟,相看谊转深。

憔鹩甘枳棘,鸾凤协韶音。

便道斑斓好,联床风雨霪。

旧时袍笏在,还汝继朝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重光堂为林元美太守题

青春入仕老归田,况复恩光擢暮年。

赤带有花新进秩,虎符分竹旧推贤。

林间白发怀多宠,篱下黄花晚更妍。

回首五云何以报,碧梧丹凤正高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送郑文玉之春官

梧竹深丛彩凤栖,扶摇直上碧云梯。

青樽祖帐开怀别,远道河桥信笔题。

淮水晚风三叠浪,梨关夜月数声鸡。

遥知献罢天人策,春满琼林醉似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平山怀古次林内翰韵

粤山深处赤龙游,国步艰难到此丘。

瘴雨愁云迷旧垒,紫宸黄阁在孤舟。

昏昏海色销王气,岌岌南冠学楚囚。

却叹鼎湖龙去后,萍踪又逐水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