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多令/唐多令.秋暮有感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都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翻译

不要去采芙蓉花,秋天的江面烟水空漾。夕阳下,一群大雁正在回家。想把心中的闲愁安顿好,却安顿不好。全都堆在紧锁的眉峰上。
满腹的心事写在红叶上,让它随着流水飘向冬。秋意越浓,人越伤心。回望高楼,迟迟才回去。此时,一轮新月已早早挂在梧桐上。

注释

唐多令:词牌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亦入高平调。
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箜篌曲》等。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芙蓉:指荷花。
顿:安置。
著在:放置在。
题红:题诗于红叶之上。
唐僖宗时宫女韩氏题诗红叶置御沟中,为卜子于侑所得。
后僖宗放宫女,裕适娶韩氏。
见《太平广记》;又唐宣宗时卢渥亦有得题诗红叶而娶宫女之事,见《云溪友议》。
秋浓:指的是深秋。
层楼:高楼。

鉴赏

这首宋词《唐多令·秋暮有感》是宋代词人陈允平的作品,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离别之苦。

"休去采芙蓉",起句以劝诫的口吻,暗示主人公或许曾有过出游或相约之举,但此时却被秋天的寂寥所阻。"秋江烟水空"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空旷与萧瑟,连芙蓉也不再盛开,只剩下江面的烟雾和空荡荡的水面。

"带斜阳、一片征鸿",通过描绘大雁南飞的景象,寓言了离别之人的远行,也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形象地表达了愁绪无法排解,只能深深刻在眉头的苦闷。

下片"心事寄题红","题红"可能指女子的闺中绣品,这里借指词人心中的情愫难以言表,只能寄托于色彩鲜艳的物品上。"画桥流水东",流水东流,寓意时光流逝,无法挽留,更增添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断肠人、无奈秋浓",直抒胸臆,道出词人因秋意浓厚而倍感愁苦,"断肠"一词强烈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最后两句"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以景结情,描绘了词人不愿离去,独自面对新月和梧桐的孤独画面,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秋日离别的深深感触,以及无法排遣的愁绪。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寿表兄陈可大

四壁图书静不哗。里湖深处隐人家。

斑衣自斗百家彩,乌帽亲裁一幅纱。

新酿酒,旋烹茶。半溪霜月正梅花。

前庭手种红兰树,看到春风第二芽。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

谁向瑶台品凤箫。碧虚浮动桂花秋。

风从帘幕吹香远,人在阑干待月高。

金粟地,蕊珠楼。佩云襟雾玉逍遥。

仙娥已有玄霜约,便好骑鲸上九霄。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霜天晓角.寿疏清陈别驾

月树风枝。孤山两字诗。

来到十洲三岛,香得更、十分奇。阳和迟自迟。

冰霜欺怎欺。且伴岁寒人醉,有移种、玉堂时。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玄霜绛雪。散作秋林缬。

昨夜西风吹过,最好是、睡时节。香绝。高处折。

中秋还有月。此际人间天上,是两个、广寒阙。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