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旅思(其三)

万事茫如不系舟,孤灯短剑自悠悠。

三更愁断五更梦,六月寒生八月秋。

廿载犹凭鱼隐见,十年谁抱虎髑髅。

而今且出天涯外,那有归帆向北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澎湖旅思(其三)》由清代诗人翟俦所作,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愁绪。

首句“万事茫如不系舟”,以“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飘零的感慨。接下来,“孤灯短剑自悠悠”,通过孤灯和短剑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以及面对生活的坚韧与自我安慰。

“三更愁断五更梦,六月寒生八月秋”,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夏日的酷热与秋日的凉爽相交织,暗示了诗人情绪的波动与内心世界的复杂。三更时分的愁绪仿佛能切断五更的梦境,六月的炎热中似乎滋生着八月的寒意,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难以言喻的愁苦与迷茫。

“廿载犹凭鱼隐见,十年谁抱虎髑髅”,这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二十年来,诗人或许只能通过书信与外界联系,十年间,他可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甚至有过生死边缘的经历。这些描述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概括,也是对生命中不易言说的痛苦与挑战的深刻揭示。

最后,“而今且出天涯外,那有归帆向北流”,诗人以“天涯外”的广阔空间和“归帆向北流”的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远离家乡的远方,诗人或许已经习惯了漂泊的生活,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向往与眷恋,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4)

翟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澎湖旅思(其四)

寒剑萧条天外游,蛮烟番雨几经秋。

乾坤共识浮云幻,日月空随大海流。

骨傲自惭难媚世,病馀那忍独登楼。

愁来欲问愁何事,意绪茫茫似十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吴希周百蝶图

缕就金丝簇额边,裁成玉版挂腰前。

当年杂入庄周梦,栩栩蘧蘧正杳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来鹤有序

缟衣元袂下青田,岁暮何来落海堧。

饮啄耻争鸡鹜粒,栖迟好伴凤鸾鶱。

腰缠万贯知无分,口吐双珠或有缘。

尘世沧桑容易换,与卿相对语尧年。

形式: 七言律诗

病鹤

松老霜天鹤病深,十洲灵药渺难寻。

离褷倦羽犹思舞,激楚哀鸣尚伴吟。

莫谓气清邪不入,应缘骨瘦瘴相侵。

寒宵独向苍苔立,谁识凌霄一片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