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洪刍所作,名为《跋橘帖二首(其一)》。诗中以“苏州句法追彭泽”开篇,巧妙地将苏州与陶渊明(字彭泽)的文学风格相联系,表达了对彭泽先生文学成就的仰慕和对苏州文风的赞赏。接着,“九日题诗兴有馀”一句,点出了创作时间是在重阳节,通过题诗抒发了诗人丰富的创作激情。
“可是门生藏橘帖”,这一句运用了“门生”这一形象,暗喻自己如同陶渊明的学生,收藏着关于橘子的信件或笔记,进一步深化了对彭泽文学的敬仰之情。最后,“不劳博物见新书”则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深谙其中精髓,无需再从其他博学之士的新书中寻找答案,体现了他对自身文学素养的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也流露出其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见解和自信心态,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