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过徐州》。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去年春天到彭城乘舟南下,今年秋天溯长江而上至徐州的旅程。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景色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去年春正月,南泛彭城舟”,开篇即点明了行程的起点和时间,春天的景色与泛舟的活动相映成趣。接着,“今岁值秋暮,北上溯长流”则将时间推进到秋天,地点转向北方,以长江为背景,展现了季节更迭与地理方位的变化。
“踪迹信往复,景物惬观游”两句,诗人以自己的行踪和沿途的景色作为线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欣赏。接下来的“风寒堤柳落,波减岸石稠”描绘了秋冬时节的景象,寒风吹拂下的堤岸柳树凋零,江面波浪减小,岸边的石头显得更为密集,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
“白见高城堞,苍出远山丘”两句,诗人通过“白”、“苍”两种色彩的对比,描绘了高耸的城墙和远处苍茫的山丘,营造了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紧接着,“何处戏马台,彷佛燕子楼”则引入了历史遗迹的联想,戏马台和燕子楼都是古代的著名建筑,诗人在这里借古喻今,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化迁无停轨,事往不可求”两句,诗人深刻地认识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体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陈迹竟泯泯,虚名但悠悠”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曾经辉煌的事物最终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只是空洞的名声。
“览今亦怀昔,发声遂成讴”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回顾了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过去的经历,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表达了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沉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