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仲所作的《奉和洪尚书见寄谒诸葛庙韵二首(其一)》。诗中以诸葛亮为对象,表达了对君臣大义、正纲常的推崇,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首句“欲把君臣大义张”,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想要弘扬君臣之间的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的决心。接着,“行藏都为正纲常”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即无论行动还是隐退,都应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
“新祠落落祥云护,古柏阴阴夹道傍”两句描绘了新建祠堂的庄严景象,祥云环绕,古柏成荫,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象征着对诸葛亮及其精神的崇敬与纪念。
“汉鼎未归心不死,帝禅犹在义难忘”则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与智慧的赞美,即使在汉室衰微之时,他仍坚守职责,不改初衷;即便面对禅位,也铭记道义,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最后,“若将三国人才论,北斗孤高万古香”以假设的方式,将诸葛亮与其他三国时期的人物进行比较,强调了诸葛亮的卓越与独特之处,他的形象如同北斗星一般,永远散发着光芒,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敬仰,也蕴含了对理想人格和社会道德的追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