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十五之夜月之奇景,诗人以细腻笔触,将月升之状、月光之色、露珠之态、海信之感、山高之景、秋意之浓、仙乐之韵,一一展现。首句“圆魄初升万象奇”,以“圆魄”喻月,初升之时,万物皆显奇异之态,奠定全诗奇幻基调。次句“霁光先泛碧梧枝”,雨后初晴,月光洒在碧绿梧桐之上,更添一份清新与静谧。接着,“清虚露堕疑蟾泣”,露珠坠落,仿佛是月亮在哭泣,营造出一种凄美氛围。而后“沧海书来讶凤迟”,诗人想象着从遥远大海传来的一封信件,却惊讶于凤凰的迟缓,暗含对远方消息的期待与等待。中间部分通过“灵谷山高曾对酒,洞庭秋好记题诗”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壮丽山川之美,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最后,“广寒仙乐开香宴,法喜应拈玉笛吹”,以广寒宫中的仙乐宴席作结,玉笛声声,法喜充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祥和的意境。整首诗以月为线索,贯穿四季变换、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