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杂诗(其三)

独坐不知夕,时闻栖鸟腾。

閒情怀应物,淡语忆渊明。

近借邻家棹,前移柳下罾。

道逢田父返,相话豆花棚。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独自坐在茅檐之下,时间仿佛静止,只听得到归巢鸟儿的啼鸣。这种闲适的情怀,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陶渊明那般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近借邻家棹,前移柳下罾”,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借用邻家的小舟,将鱼网移到柳树下的清澈溪流中,既体现了生活的智慧,也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尊重。

最后,“道逢田父返,相话豆花棚”,诗人偶遇一位农夫返回,两人在豆花棚下交谈,分享着彼此的劳作与收获。这一场景温馨而真实,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对外界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以及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的人际情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茅檐杂诗(其四)

来往曾何意,偏于淡处亲。

山光疑旧梦,花影属分身。

旷眼侵云脚,沉思傍水漘。

平生最相识,强半白头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茅檐杂诗(其五)

独坐寒梅下,依依细草薰。

耽奇追鸟迹,消懒学鹅群。

诗入花间队,文成水上军。

朝看司马赋,恍欲上云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茅檐杂诗(其六)

孰谓贫多暇,笺诗更解玄。

业随当代后,痴到古人前。

瓶满陶潜粟,囊馀杜甫钱。

愿奢谁过此,老我只丹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幽径(其一)

曲曲穿幽径,花光映草鞋。

水天何淡荡,烟月好沉埋。

路转鸣琴处,依然画舫斋。

閒林风景悦,使我易为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