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秋日杂感(其二)》由清代诗人陈增新所作,通过描绘西南战事的紧张局势和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首联“蜀檄西南未解兵,羽书旁午夜闻钲”开篇即点明了西南地区战事未停,烽火连天,紧急军报在夜晚不时传来,渲染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
颔联“方愁夔子沈鱼复,岂意蓬婆款锦城”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夔子沈鱼复与蓬婆款锦城分别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将领沈鱼复和汉代的武将公孙述,他们曾在此地有所作为。这里诗人以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暗喻当前局势的复杂与不确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颈联“赤甲山前初奏凯,青羌帐下自通名”转而描述了战场上的胜利景象。赤甲山前的胜利象征着战斗的初步成功,青羌帐下的通名则暗示了敌人的降服或被击败,展现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期待。
尾联“当知剑阁非难据,乘传相如檄草成”引用了司马相如撰写檄文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军事策略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剑阁这样的险要之地并非难以控制,关键在于正确的策略和领导。同时,也借相如之名,寓意着国家需要有才识之士来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南战事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智慧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