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感秋(其六)》,是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景时的感慨与思绪。
首句“蓟北风烟惊壮心”,以“蓟北”点明地点,暗示边塞之地,风烟迷蒙,触动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接下来,“感时应觉二毛侵”一句,通过“二毛”(白发)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无奈和伤感。
“功名共羡虞卿璧,世事徒怜季子金。”这两句运用典故,虞卿和季子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前者以才华著称,后者以节俭闻名。诗人在这里将自己与这些历史人物相比较,表达了对功名的向往和对现实世事的无奈。虞卿璧象征着才华和荣誉,季子金则代表了财富和节俭,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战后关山生暝色,雨馀城阙澹秋阴。”这两句描绘了战后的边塞景象,关山笼罩在暮色之中,雨后的城阙显得格外宁静而略带忧郁,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的思考。
最后,“即看节候堪杯酒,徙倚聊为越客吟。”诗人面对季节更替,感到饮酒赏月、吟诗抒怀的时机已到,但这种闲适与欢愉背后,也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以“越客”自喻,既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漂泊异乡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功名、世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