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在重阳节前三个日子所作,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难以割舍的情感。
首联“不能待九日,力尽为登台”点明了时间背景和行动目的,诗人因无法等到重阳节而提前登高,表达了对节日的期待与对家乡的思念。接着,“故国知难望,乡心终未灰”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即便身处异乡,那份思乡之情却始终未曾消减。
颈联“孤烟生绝漠,返景照荒莱”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画面,孤烟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升起,返照的阳光洒在荒芜的田野上,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壮美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
尾联“策杖且还卧,黄花何处开”则以问句收尾,诗人手持拐杖,暂时放下登高的疲惫,选择躺下休息,心中却仍在思考着故乡的黄花何时会再次绽放。这一问,既是对自然景象的询问,也是对故乡生活的向往与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回归故乡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