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初至戒台六韵》,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到寺庙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名刹近千载”,开篇即点出庙宇历史悠久,流露出对古迹的敬仰之情。接着“渡河斯偶寻”则描绘了诗人穿越河流,偶然寻得此地的情景,充满了探险与惊喜的意味。
“自来幽胜地,蚤结憩游心”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这处幽静美景的喜爱,早早就有了在此休憩游玩的心愿,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吉马遵山栈,寒禽乱桕林”描绘了山间小径旁,马蹄声声,寒鸟在桕树林中飞舞的景象,生动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宁静并存的氛围。
“两峰豁开户,一水宛垂襟”则以两座山峰和一条溪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庙宇的环境,山峰仿佛为门扉,溪水则如衣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我足忧勤畏,佛无来去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佛法的敬畏,认为自己应避免过度劳碌,而佛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最后,“便教促归跸,馀兴寄高岑”则表明诗人虽然有返回的意愿,但心中仍留有对这次旅行的余兴,希望能在高山上继续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法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深思,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