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岭南冬深花照灼,比至春初花已落。

乘閒携酒到西园,鸟散蜂归春寂寞。

江南此际春如何,红杏海棠开正多。

归期不及春风日,犹见池塘著绿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幅截然不同的春景图,对比鲜明,情感深沉。

前两句“岭南冬深花照灼,比至春初花已落”,诗人以岭南的冬末春初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岭南地区气候温暖,即使在冬季,花朵也能绽放得热烈而鲜艳;然而,当春天真正到来时,这些花朵却已经凋谢。这种时间上的错位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叹息。

后两句“乘闲携酒到西园,鸟散蜂归春寂寞”,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己的行动。他趁着闲暇,带着酒来到西园,却发现春天似乎显得有些寂寞。鸟儿四散飞去,蜜蜂也归巢休息,园中一片宁静。这里的“寂寞”不仅指环境的寂静,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他或许在思考生命的无常,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接着,“江南此际春如何,红杏海棠开正多”,诗人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江南,此时正是繁花似锦的季节。红杏与海棠竞相开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与前文岭南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归期不及春风日,犹见池塘著绿荷”,诗人感叹自己未能赶上江南的春风日,只能在归途中见到池塘上还留有绿荷。这一句既是对未能亲历江南美景的遗憾,也是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感慨。绿荷虽美,但春天已过,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生的缩影,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节的春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情感丰富,寓意深刻。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送客到江亭

春江碧波渺天去,两岸红桃落如雨。

主人到此送行人,落日留连会歌舞。

渡头杨柳正依依,拂水摇风千万丝。

看看亦整东归棹,谁折长条赠我归。

形式: 古风

剪玫瑰寄晦之仍书此为戏

去年君尝寄蔷薇,今年我亦寄玫瑰。

蔷薇赭赤未足爱,玫瑰莹白花草魁。

南园春深桃杏落,但见芳草连莓苔。

唯兹皎洁满栏槛,玉冠瑶佩天边来。

主人爱惜屡顾眄,赏心未暇携樽罍。

寄君凭君巧吟咏,仍须对景倾金杯。

莫令蔷薇窃见此,恐遂羞愧不复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寄邹蹇叔

西园春深百草长,残花纷纷绿叶光。

蜂归蝶散情已薄,独我绕树行如狂。

亟令沽酒藉地饮,卧嗅落蕊倾金觞。

醉来意气颇脱略,睥睨天地如毫芒。

狂歌大笑谁对值,山猿谷鸟啼斜阳。

却思高阳旧徒侣,安得飞至坐我傍。

登城引望不可见,云峰古木徒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南卒

坐食者南卒,骄与子弟俱。

负甲则俯偻,荷戈不能趋。

嘈然金鼓鸣,气骇失所图。

固无一技良,徒有七尺躯。

吾闻孙子教,弱女成武夫。

吾欲练汝辈,使之虓虎如。

奈何天子诏,苦禁蓄兵书。

军旅非素习,壮士心踟蹰。

群蛮屡骚动,主将复左除。

有急何以报,思之可惊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