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二首(其一)

紫髯手定江东,当年猛将推兴霸。

濡须高会,论功无敌,举杯相谢。

乞食何人,锦絺奇客,雕弓玉弝。

自灰飞赤壁,临津不渡,名岂在,周郎亚。

今日余威堪藉,俯安流、舳舻齐驾。

三分筹略,千秋肸蚃,看春秋社。

卷雪楼开,白浪如龙,北风如马。

尚依稀,咳唾声来,闪闪云旗飞下。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鉴赏

这首《水龙吟》描绘了三国时期孙策与周瑜的英雄事迹,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开篇“紫髯手定江东”便以浓墨重彩勾勒出孙策的英姿,他一手奠定了江东的基础,成为当时不可忽视的猛将。接着,“当年猛将推兴霸”一句,巧妙地将孙策与周瑜并提,强调了两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濡须高会,论功无敌,举杯相谢”,描述了孙策与周瑜在濡须口的聚会,他们共同讨论功业,彼此敬佩,举杯相庆。这一场景充满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

“乞食何人,锦絺奇客,雕弓玉弝”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周瑜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不仅精通军事,还善于外交,能够以礼待人,赢得了各方的尊重。他的箭术高超,所用的雕弓和玉弝更是彰显了他的身份与地位。

“自灰飞赤壁,临津不渡,名岂在,周郎亚”中,“赤壁之战”的辉煌成就被提及,周瑜在此战中的表现无人能及,他的名字也因此而流传千古,仅次于周瑜的亚字,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今日余威堪藉,俯安流、舳舻齐驾”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赞美了周瑜的影响力至今犹存,他的智慧与勇气激励着后世之人。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周瑜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铭记。

“三分筹略,千秋肸蚃,看春秋社”进一步强调了周瑜在三国鼎立格局中的战略贡献,以及他对于后世政治、文化的影响。春秋社的典故,象征着周瑜的智慧与策略在历史长河中的持续回响。

最后,“卷雪楼开,白浪如龙,北风如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卷雪楼的开启,象征着历史的回顾与传承;白浪如龙、北风如马,则寓示着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时间的无情流逝。

“尚依稀,咳唾声来,闪闪云旗飞下”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周瑜及其事迹的怀念与敬仰,仿佛还能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麾下的云旗在空中飘扬,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与致敬。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更蕴含了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对历史传承的思考,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223)

史承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二首(其二)

茫茫越国山川,岂徒湖上矜佳丽。

兴亡南渡,曾经付与,武林遗事。

玉马朝周,金仙辞汉,黯然挥涕。

看龙飞凤舞,千年魂魄,应都在,斜阳里。

一棹中流曾倚,指东西,锦衣残垒。

海声隐隐,潮头矗矗,青来天地。

严子滩高,禹王陵远,游心何已。

今春雨渺云锦,目断浙江烟水。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芭蕉雨

秋与归帆零乱。凉云飞不去,江天远。

可是客心悽断,又过杨叶洲边,梅根冶畔。

绕矶陈迹满眼,败垒映飞观。笑折戟沉沙、终难浣。

但拄颊,悄无言,且领斜日青山,一声檀板。

形式: 词牌: 芭蕉雨

桃源忆故人

温柔自得闲心性,一缕情丝缠定。窄袖不禁寒凝。

香梦迷鸳径。沉吟只觉屏山静,立尽一庭烟暝。

翠竹萧萧风影,如见临妆镜。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一剪梅

一刻清欢好景赊,月也堪夸,人也堪夸。

相携不用扇罗遮,愁说天涯,又说天涯。

闷来独自掩窗纱,春也些些,寒也些些。

六时心绪等风花,不为伊家,总为伊家。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