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标在北归途中经过姑孰,拜访林存莪的官署时所作的赠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首联“曾从文社惬兰心,此日过逢意转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曾经在文社中相知相契,今日重逢,情感更加深厚。这里的“文社”指的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兰心”则比喻高洁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
颔联“君自出家看雉舞,我徒为客惊蝉吟”描绘了友人出家后的生活情景和诗人作为客人的感受。雉舞可能象征着友人出家后的宁静生活,而蝉吟则可能是诗人听到的自然之声,两者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友人生活的另一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感慨。
颈联“黄山爽气堪支笏,碧水寒声不碍琴”赞美了友人官署所在地的自然美景。黄山的清爽空气和碧水的寒声,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寓意着友人官署环境的清幽和高雅。
尾联“珍重年来致主愿,肯令吾道负朝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年来的志向和追求的尊重,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会让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受到世俗束缚。这里“致主愿”可能指友人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和愿望,“吾道”则是指诗人的理想和道路,“朝簪”则是古代官员的标志,暗示诗人不会因外界影响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理想追求的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风骨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