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寄两弟山中

旅服涉尘泞,戒途如即戎。

双飞蘸水燕,孤鸣出云鸿。

江南逆遥翠,况乃吾山中。

茅檐缬丹实,霞幔披重重。

芳荫隐溪梁,激流注遥峰。

伸足濯云瀑,俯首听烟松。

嗟我同生人,食贫守幽踪。

先人有遗区,树植意想从。

兰苕被巉石,墄滋袭苔茸。

箕踞弄鸣弦,泠然送泉风。

胡为事行役,劳劳昧所终。

归欤遂结庐,与尔巢梧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山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篇“旅服涉尘泞,戒途如即戎”两句,以旅途的艰辛和紧张氛围起笔,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随后,“双飞蘸水燕,孤鸣出云鸿”两句,通过对比双燕与孤鸿的动态,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由。

“江南逆遥翠,况乃吾山中”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江南,又回到自己身处的山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眼前景色的喜爱。接下来的“茅檐缬丹实,霞幔披重重”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画面,茅屋、红果、霞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

“芳荫隐溪梁,激流注遥峰”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的静谧与活力,溪水在桥梁下流淌,激流奔腾注入远处的山峰,动静结合,富有韵律美。而“伸足濯云瀑,俯首听烟松”则将诗人的行动融入自然之中,他或在瀑布下洗脚,或低头倾听松林间的烟雾,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嗟我同生人,食贫守幽踪。先人有遗区,树植意想从”四句,诗人感慨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先人留下的土地的怀念,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深深眷恋。全诗以“胡为事行役,劳劳昧所终。归欤遂结庐,与尔巢梧桐”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与兄弟共同栖息在梧桐树下的憧憬,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592)

黎遂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字:美周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46

相关古诗词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

天风吹云尽,恍听银河声。

虚堂乱萤落,万叶萧萧鸣。

客留主尽醉,一榻横纱屏。

月没衣浮香,独起看明星。

即次惬幽赏,转伤羁旅情。

谁能与梦来,相对银烛清。

形式: 古风

奉寄总河张公

张公鸾凤文,孤轩试为宰。

酌水重吟诗,下车先泣罪。

五穗恍临仙,六年庶无馁。

灏气振高天,膏脂留大海。

社稷并尸祝,朝堂吐丰采。

妖氛斥琐闼,寅清肃寮寀。

节钺镇吴门,旌旄新壁垒。

如投公瑾醪,累奏伯言凯。

囊末尽得见,硕肤每隆礼。

兵吏各怀恩,感激至流涕。

金汤巩天堑,东南归恺悌。

转漕萧相功,奏牍山公启。

民隐亦既恤,士类尤得体。

急捕射工尽,屡伐鲸鲵徙。

锄莠育良苗,去棘栽馨芷。

储仂调丰荒,衣食兴廉耻。

得舆载硕果,颂碑感天子。

简命重司空,诞敷劳治水。

召见久虚席,闻声识曳履。

今来髭髯白,昔侍威仪美。

龙颜为咨嗟,虎卫环注视。

晋接语绸缪,宴享陈鳖鲤。

饮御尽夔卨,祖帐填都市。

钦哉玄圭锡,巍乎天柱倚。

八伯歌以和,四载乘伊始。

步祷随格天,贡赋欣举趾。

新政忽以传,旧德食何已。

及门如遂球,图报有同矢。

忆昔既成童,未学多鄙俚。

试日数千人,从公选一士。

何意混骊黄,遂获称桃李。

于今十六秋,空惭犬马齿。

云何附云霄,庶几知义理。

粤地遍生祠,耕耘献豜豕。

祝公每神醉,面墙得仰止。

吴人尽口碑,孤寒亦衣被。

对公咸意消,乐郊逢燕喜。

铜柱伏波铭,岘石襄阳峙。

何如衮舄思,更为霖雨俟。

利见普德施,大吉占铉耳。

窃附甘棠颂,策足深自耻。

形式: 古风

秦淮曲

花红人发黑,绿水流香国。

照水楼参差,朝朝漾春色。

落月住帘栊,金镜双蟠龙。

风开紫罗帐,绣被吹芙蓉。

晶帘互明灭,艳曲花间发。

鹦鹉不知寒,随人歌白雪。

形式: 古风

清溪曲

日饮清溪水,夜宿清溪烟。

烟中双白鹤,落水踏红莲。

莲根抱溪石,莲子生石壁。

丝牵不自繇,心苦半枯赤。

白鹤似能言,衔莲飞上天。

口衔不得语,语便落人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