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行

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

上叶摩青云,下根通黄泉。

凉秋八九月,山客持斧斤。

我□何皎皎,梯落□□□。

根株已断绝,颠倒严石间。

大匠持斧绳,锯墨齐两端。

一驱四五里,枝叶自相捐。

□□□□□,会为舟船燔。

身在洛阳宫,根在豫章山。

多谢枝与叶,何时复相连。

吾生百年□,自□□□俱。

何意万人巧,使我离根株。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汉代乐府诗《豫章行》描绘了对一棵被砍伐的豫章树的感慨,诗人通过这棵树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类行为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描述了豫章树生长的环境和其壮观的形态:“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上叶摩青云,下根通黄泉。”它仿佛是天地间的桥梁,连接着高远的天空与深邃的地脉。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季节的更迭,“凉秋八九月”,山中的伐木人手持斧斤,开始对这棵大树进行砍伐。

接下来,诗人以“我□何皎皎,梯落□□□”的句子,表达了对被砍伐的树木的惋惜之情。被砍下的树枝和树叶,最终会被用来制作舟船,而树干则被运往洛阳宫殿,成为建筑的材料。“身在洛阳宫,根在豫章山。”这两句对比鲜明,展现了树木从生长地到被利用的全过程,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最后,诗人发出了对生命连结的疑问:“多谢枝与叶,何时复相连。吾生百年□,自□□□俱。何意万人巧,使我离根株。”他感叹于生命的短暂与分离,以及人类智慧带来的破坏,希望未来能有方法让树木的枝叶与根部再次相连,表达了一种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豫章树的命运,反映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展现了汉代乐府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06)

两汉乐府(汉)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董逃行

吾欲上谒从高山。山头危险道路难。遥望五岳端。

黄金为阙班璘。但见芝草叶落纷纷。

百鸟集来如烟。山兽纷纶麟辟邪其端。鹍鸡声鸣。

但见山兽援戏相拘攀。小复前行。

玉堂未心怀流还。传教出门来。门外人何求所言。

欲从圣道。求一得命延。教敕凡吏受言。

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

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服尔神药。

莫不欢喜。陛下长生老寿。四面肃肃稽首。

天神拥护左右。陛下长与天相保守。

形式: 乐府曲辞

董逃行

年命冉冉我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镫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形式: 乐府曲辞

长安有狭斜行

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

适逢两少年,夹毂问君家。

君家新市傍,易知复难忘。

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

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

大妇织绮纻,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

丈人且徐徐,调弦讵未央。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