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
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骆宾王的《咏镜》。诗中通过对镜子的描绘,展现了镜子无私反射万物、不保留任何光辉的哲学寓意。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 这两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镜子的本质——它既不会因为月亮而留下桂树(传说中桂树常与月亮相伴)的香气,也不会因为太阳而保留荷花的影子。这表达了镜子对所有事物都能如实反映,而不带任何个人情感或偏见。
"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镜子的这种特性,它既不会占有照射在其上的光线,也不会因为水的流动而对自己的倒影表示感激。而且,即便是冰冷的影子,镜子也会如实地反映出来。
整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于镜子这一日常物品所蕴含哲理的独特认识。
不详
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
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
欲知悽断意,江上涉安流。
碧落澄秋景,玄门启曙关。
人疑列禦至,客似令威还。
羽盖徒欣仰,云车未可攀。
只应倾玉醴,时许寄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