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徒(其二)

未得尘劳息,须依善知识。

若肯慈悲学,发愿施心力。

入泥并入水,莫作闲戏剧。

扬眉动目庭,法身无穷极。

于中习懒者,管取没饭吃。

趁队只□饱,披毛无了日。

不信佛乘经,逐末本却失。

咄哉大丈夫,你乘谁气力。

当本无我人,贪忙有何益。

何似歇无明,听吹无孔笛。

五音六律全,皓月悲风寂。

一声宇宙宽,个中闻的实。

和同为智身,无物堪遮窒。

奉劝草木影,闲时急收拾。

形式: 古风

翻译

未能摆脱世俗烦恼,必须依靠有智慧的导师。
如果愿意学习慈悲,发愿付出努力。
无论在污浊还是清水中,都不要做无聊的游戏。
在庭院中,眼神举止要符合佛法,法身是无尽的。
对于懒惰之人,后果自负,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跟随队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披着皮毛的日子没有尽头。
不理解佛法的真谛,只会追求表面,会迷失方向。
哎呀,真正的男子汉,你的力量从何而来?
本来就没有自我,忙碌又有何益。
不如放下迷惑,倾听无孔之笛的吹奏。
五音六律和谐,皓月与悲风带来寂静。
一音足以包容宇宙,其中的真理清晰可闻。
和谐统一就是智慧之身,没有什么能阻碍它。
我劝告所有生物,闲暇时应赶紧修行提升自己。

注释

尘劳:世俗烦恼。
善知识:有智慧的导师。
慈悲:仁慈之心。
施心力:付出努力。
闲戏剧:无聊的游戏。
法身:佛法中的自我形象。
无穷极:无尽。
习懒者:懒惰的人。
没饭吃:失去生存基础。
趁队:随波逐流。
披毛:比喻生活状态。
逐末:追求表面。
本却失:失去根本。
咄哉:哎呀。
谁气力:力量源泉。
贪忙:忙碌追求。
有何益:有什么好处。
歇无明:放下迷惑。
无孔笛:象征真理的声音。
五音六律:音乐的和谐。
皓月悲风:宁静的自然景象。
个中:其中。
闻的实:清晰可感知。
和同为智身:和谐统一即智慧。
遮窒:阻碍。
草木影:所有生物。
急收拾:抓紧修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印肃的《示徒(其二)》,以教诲徒众的口吻,强调修行的重要性。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提倡学习佛法,慈悲为怀,发愿行善,不作戏耍。诗人告诫弟子们要专注于内心修炼,不可懈怠,否则将面临无果的结局。他强调佛教修行的本质在于去除妄念,回归清净,通过音乐与自然的声音体验宇宙的广大与深远。最后,他劝导一切众生,包括草木之灵,应把握时机,及时醒悟,提升智慧,去除遮蔽。

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和内心的教诲风格。通过比喻和象征,释印肃引导弟子们深入理解佛法,追求真正的解脱。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示徒(其一)

我有陀罗名解脱,在在处处和尘拨。

莫令拨著个凡夫,何用剃头并展钵。

咦,连妻带子庞居士,一时成佛都包括。

妄心不灭祸难除,任向祈求卜大虚。

了道不消多语话,当轩自有颗明珠。

半夜三更莫费油,澄潭捉月几时休。

冬年莫惹红尘客,家道安然体自周。

寄语门徒诸弟子,得心安乐外何求。

形式: 古风

买油

三百六十斤油,何须苦苦问他求。

心光廓彻灯何用,水草无心若画牛。

五味舌头无足日,煎熬煮炙几时休。

功辨斯成无点染,西江一口绝纤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同轮歌

应机互换不空同,任运随时转此公。

岂用千寻麻索拽,指端轻拨满寰中。

活泼泼,耀玲珑,相继联绵不断穷。

谁识那边关捩子,闲摇取笑各西东。

能应也资慵,无求不得此轮中。

坠石此时犹拙计,力多功浅众难供。

斯用寡,意丰浓,八万尘劳一点融。

饥渴永销从此脱,儿孙代代得昌隆。

不费力,实从容,超彼迷流摝井中。

莫令绳断沉泥底,手脚茫然杳绝踪。

谩道同轮歌表里,到来观者莫儱侗。

知道本来无可说,屈伸俯仰示宗风。

形式: 古风

因道友说陈抟打睡警之

日当午,有巴鼻,莫似这汉打瞌睡。

精魄沉滞识神牵,堕入三途难出离。

我这里,不如是,眼若不睡诸梦除。

端然静坐没牵缠,纵横自在无萦系。

学道人,生惭愧,普庵万劫眼不闭。

鼻孔连天叫大哥,海纳细流通大意。

劝君修,休退志,坐断乾坤无别义。

一条脊骨鍊纯刚,撑天拄地更无二。

这光明,全体是,充满山河崇富贵。

明月堂堂皎碧天,绝待灵明撒手去。

一事无心了便休,祖门一句普天取。

离相非空无别是,无声之乐响啾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