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家赵文敏笔下松树的神韵。"王孙妙染碧虬寒",开篇即以“王孙”这一贵族子弟的称谓,暗示了画中松树的高雅与不凡,加之“碧虬”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松树苍翠欲滴、坚韧挺拔的姿态,而“寒”字则赋予了画面一种清冷而深邃的意境。
接着,“三过苕中偶一看”,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偶然间在苕中(此处应为地名,具体指代不明)见到这幅画的情景,表达了对画作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这种“偶一看”的描述,不仅增添了故事的偶然性和趣味性,也暗示了画作的珍贵与独特。
“何事世人争鉴赏,悬崖尺幅郑家兰。”最后两句则是对画作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世人竞相鉴赏?”这不仅是对画作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画家技艺的赞美。同时,“悬崖尺幅郑家兰”巧妙地将画作与郑思肖的兰花相提并论,借以表达对画作高洁品格的赞誉,同时也暗含了对画家独到艺术视角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佩。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绘画的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视觉艺术转化为文字的艺术,让读者仿佛能透过诗句,感受到那幅画作的风采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