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黄山潮水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潮水的澎湃与气势。首句“黄山潮水发源长”便已勾勒出黄山之水的源头绵延不绝,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奔撼雄关势莫当”一句,通过“奔撼”和“势莫当”两个词组,形象地描绘了潮水冲击雄关时的磅礴力量,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
“好是三春鸣鹿耳,漫誇八月吼钱塘”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黄山潮水与钱塘江大潮进行比较,强调了黄山潮水的独特之处。其中,“三春鸣鹿耳”可能是指在春天,潮水的声音如同鹿鸣,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而“八月吼钱塘”则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黄山潮水的宁静之美。
“涌时真觉银峰立,落处非关铁弩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潮水涌动与落下时的景象。涌动时,仿佛银色的山峰矗立于水面之上,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落下时,则没有铁弩般的紧张与激烈,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
最后,“一自东鲸归海去,晴帆万里不波扬”两句,以东鲸归海的典故,暗示潮水最终回归大海,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同时,晴空万里的景象,预示着平静与安宁的到来,整个画面显得宁静而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黄山潮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