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张默迟清溪渔隐图

溪山好,最好是渔船。

况有承平多暇日,不须重问武陵源。掩卷一茫然。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忆江南·张默迟清溪渔隐图》,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期的文人陈洵所作。诗人以描绘溪山渔隐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溪山好,最好是渔船",这两句直接点出画面的核心,溪水潺潺,山色宜人,而最能体现这种宁静与和谐的,莫过于悠然自得的渔船。诗人认为,这样的自然环境与渔夫的生活状态最为匹配,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况有承平多暇日",进一步强调了当前社会的安宁与闲暇时光,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情境,没有战乱,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不须重问武陵源",这里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示无需再去寻找那个虚构的世外桃源,眼前的清溪渔隐图已经足够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感。

最后,"掩卷一茫然",诗人合上书卷,心中却思绪万千,可能是在回味画中情景,也可能在思考人生的哲理,留下了一种深远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渔隐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平岁月的珍视,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邝海雪遗琴

槐露冷,生死托双琴。

不与畸人同玉碎,萧条沧海有遗音。流转到如今。

形式:

虞美人.六禾词来道去年新安之游,病中未能答也。秋深怀远,赋此寄之

井梧阶叶惊秋早。分共黄花老。重阳已过懒登临。

经眼江山如梦费追寻。闲来愁味浓于酒。

那更禁怀旧。不须重与说承平。

但看今年天气去年情。

形式:

临江仙.花埭李氏庄看杜鹃

传语杜鹃休浪发,直须留点春心。

一回一树一沉吟。也应和泪染,真合带愁喑。

闲地偶宜怀故国,水堂开近花阴。

聒人原不比冤禽。青山无限事,容我梦中寻。

形式:

汉宫春.甲戌立春

何处春来,照秦楼棠树,初上朝鸟。

当花绣围镜槛,先媚罗敷。

笼金燕彩,比常时、风物差殊。

还自有,添香庆酒,艳波香泛双壶。

欲逐羲和东去,问宵来归雁,人意知无。

玉关漫吟怨柳,绿满江湖。

天涯梦锁,望夫君、尽分青芜。

应待到,灯期过了,醉头花下重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