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
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露下风高月当户,梦回酒醒客闻砧。
诗情恼得浑无那,不为龙涎与水沈。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名为《木犀初发呈张功父》。诗中充满了作者对桂林山水之美的赞叹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
这两句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神秘与秀丽,"花仙"指代桂林之美,而"夜入广寒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这里借用夸张的手法,将桂林比作天上的香国,并把这份美景化为实质的"一粟金",寄托于船梢之上,展示了诗人对桂林之美的珍视。
"露下风高月当户,梦回酒醒客闻砧。"
这一句描绘出诗人在桂林夜宿时所经历的一幕:清晨露水珠光闪烁,窗外风起,月光洒满室内,梦中惊醒后听到远处渔人的撑船之声。
"诗情恼得浑无那,"
这句表达了诗人被桂林的美景所激发的情感波动,感到诗思如潮涌而难以抑制。
"不为龙涎与水沈。"
最后一句则表明诗人对桂林之美的独特感受,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只关注于物质财富或世俗名利,而是将这份情感深藏心底,如同珍贵的宝物。
整首诗通过对桂林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美学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南宋时期文学家对于自然之美的高度赞赏。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帝城底里有山林,桂树团团烟雾深。
玉臂折来数枝月,银髯羞插满头金。
谈间千首有此客,空外一声何处砧。
酒亦销愁亦生病,不须不醉不须沉。
老子江西有故林,万松围里桂花深。
忆曾风露飘寒粟,自领儿童拾落金。
割蜜旋将揉作饼,捣香须记不经砧。
一枝未觉秋光减,灯影相看万籁沈。
约斋诗客坐诗林,派入江西彻底深。
缝雾裁云梭织锦,明堂清庙玉摐金。
已呼毛颖哦齑臼,更约姮娥聘槁砧。
细咏新来木犀句,一灯明灭夜沉沉。
端能小脱簿书林,招唤诗流卜夜深。
老我愁隤半山玉,凭君浅酌一荷金。
水边赏桂秋围坐,雨后摘蔬香满砧。
乘醉却来湖上戏,手翻波月看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