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广汉见和东字(其二)

出处势不齐,譬若西与东。

在阴有鸣鹤,渐陆见飞鸿。

禹稷颜回道,下惠伯夷风。

故彼孺子者,亦庶与古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出处与地位,探讨了道德与人格的普遍性。诗人以“出处势不齐”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个体地位与背景的差异,如同东西之分,各有其特点与局限。接着,诗人列举了几个历史人物作为例子:鸣鹤象征着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飞鸿则代表了迁徙中的自由与远大志向;禹、稷、颜回、下惠、伯夷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德楷模与人格典范。诗人强调,这些古代圣贤所体现的道德与人格,不论是在阴暗还是光明的环境中,不论是在隐居还是在迁徙之中,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价值。

最后,“故彼孺子者,亦庶与古同”,诗人表达了对后世年轻一代的期望,认为他们也应该能够从古代圣贤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与古人共享同样的精神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引用,展现了对道德与人格普遍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后人传承与发扬古代智慧的期许。

收录诗词(1146)

彭汝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宁节推游聘君亭邂逅广汉同游分题得聘字

汉衰至桓灵,王室既不竞。

豪杰死党锢,奸嬖偷权柄。

娟娟彼孺子,德誉南州盛。

耕稼以自食,羞诣安车聘。

彼非硁硁者,而欲为奇行。

未能比禹稷,夫岂惭蘧宁。

我登斯亭上,悠悠发幽兴。

高山知仰止,池水不可泳。

鱼戏芙蓉花,凫杂参差荇。

嗟叹之不足,俛仰成讽咏。

形式: 古风

送宁秀才过溪口占

邂逅吾所乐,爰复惜分携。

系帆且少留,聊慰吾所思。

嗟我行老矣,志意非昔时。

鬓毛黑如漆,种种今如丝。

譬如七年牛,力乏气亦衰。

嗫嚅食青刍,欲往脚自迟。

爱子齿未壮,骨骼超等夷。

轩昂宇宙间,万里惟所之。

举足我即到,宁复论华夷。

行矣尚勉旃,卒慰吾所期。

形式: 古风

沐浴有感

去垢如去邪,不欲留毫分。

发不止一沐,身不止三薰。

如何迷本原,浴德不自勤。

区区养樲棘,俯仰愧前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答张天觉学士

庞蕴襄阳老精怪,辛勤欲挟山超海。

破除枉被马师瞒,扶起赖存灵照在。

最上一机终不传,喃喃谩自费罗干。

晚年遭值张居士,冷火寒灰更炽然。

形式: 古风